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由换称现象看借词的理据性(3)

http://www.newdu.com 2018-05-16 华语桥 方欣欣 参加讨论

    其实,如果专有名词能结合文化进行翻译,其效果是很不相同的。法国香水Revīon进入中国后翻译成“露华浓”,取唐诗“春风拂鉴露华浓”的最后三个字,非常切合作为女性化妆品的感觉。
    德国著名的剃须刀品牌“BRAUN”,早先一直译作“百鸟”,近两三年改称“博朗”了。大概觉得“百鸟”太中国化,而且关键是“百鸟”的感觉实在很难和剃须刀联系在一起,而“博朗”多少有些阳刚之意在里面。
    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萨(Florence),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座在梅迪契家族(Medici family)统治下的强大城邦,涌现出了以乔托(Giotto)、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里奥那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但丁(Dante)和拉斐尔(Raphae)为代表的一批杰出艺术家。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古城,当诗人徐志摹翻译成“翡冷翠”时,读者似乎可以从名称上直接感觉到其独有的氛围。不过,如今的媒体都是翻译成“佛罗伦萨”,大概是从音近的角度考虑的,而舍弃了理据性。
    最后,我们举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外来译名换称现象,那就是对法国轿车CITROËN的翻译。CITROËN是法国的汽车品牌,是法国人安德鲁·雪铁龙(André Citroën)先生于1913年创建的。1913年他在巴黎的Quai de Grenelle建立了雪铁龙齿轮厂(la Société des Engrenages Citroën)。他的齿轮上的齿形似“人”字(chevron-shaped),以示齿轮工作顺畅,安静和高效(the gears work smoothly, quickly and efficiently)。这个标志(double chevron)便成为公司的象征,并一直保持至今。雪铁龙自从1919年在历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后,至今已经过去80多年了,从雪铁龙身上折射出了一种社会的趋势、格调和梦想。由于雪铁龙多次在世界杯拉力赛、世界赛车锦标赛中赢得冠军,因此在很多充满侠气的小说中常常会出现“雪铁龙”的名字。雪铁龙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当一个名字变成一个品牌,它就保证了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它的名声反映了公众的赞誉,一个持久的基础和与之相对应的能力,似乎“雪铁龙”一直和那样的氛围联系在一起。
    1992年4月8日,雪铁龙公司和原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其合作条款中说:
    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和销售雪铁龙ZX车(中文名称为“富康”,意为富裕健康)。
    The object of the joint venture is the manufacture and sales of the Citroen ZX (baptized the “FUKANG” in Chinese which means prosperity and health) with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从1992年开始,雪铁龙ZX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取名为“富康”轿车。这与当时中国的国情有关,拥有私家轿车的人是少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因此“富裕”“健康”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期望和愿望。应该说,此时的“富康”和彼时的“雪铁龙”蕴含着极不相同的意义。
    但是,也就是最近一两年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随着中国加入WTO,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讲求实用的同时,也开始追求品位和档次,笔者听过很多年轻人对“富康”这个名称已经不再青睐,而是希望改用更有传奇色彩的“雪铁龙”。事实上,商家还是很会迎合市场的需求的,2002年新推出的CITROËN C8型车就取名为“雪铁龙C8新一代高档单厢车”,简称“雪铁龙C8”。
    关于“雪铁龙”的译名,在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也有采取贴近该国传统风情颇含民俗意味的译名的。例如在马来西亚,1995年引入雪铁龙轿车,9月12日雪铁龙和马来西亚的英雄汽车公司(Malaysian carmaker Proton)签署了一个合同,在马来西亚组装、销售雪铁龙AX车的衍变型轿车。这种被视为“国民车”(national car)的小型轿车是以英雄(Proton)牌的产品在该国销售的。1997年,双方又签署了一项新的合作协议,在马来西亚生产雪铁龙萨克索车的衍型车,该车仍以英雄(Proton)的商标出售。事实证明,从销售量上看,这个名称很具有亲和力。
    总之,外来借词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作用是交互的。邢福义先生(2000)在谈到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借词时说:“这些借词的引入,引导了文化的借入,使本土文化得到发展或变化。而在借词时怎样翻译、用什么样的字来记录所借的词语,又受文化的制约。”因此,“语言是一种制度文化,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化间的影响制约是双向的,而且这种影响制约都在同时发挥作用”。由换称现象可以看出,包括汉语在内的各种语言都潜意识地在追求一种富有理据意义的翻译方法,而我们认为这无疑是较理想的借用方式。
    参考文献:
    1.B. Hunter Smeaton, Lexical Expansion Due to Technical Change, as illustrated by the Arabic of Al Hasa, Sandi Arabia, Language Science Monographs, Indiana University Publication, 1973.
    2.Cruse, D. Alan. 1986. Lexical Seman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Ghil’ad, Zuckermann,Camouflaged Borrowing: “Folk – Etymological Nativization ” in the Service of Puristic Language Engineering, D. Phil. Thesis. University of Oxford.2000.
    4.Haugen, Einar (Ingvald) 1950. 'The Analysis of Linguistic Borrowing'. LANGUAGE 26: 210-31. Baltimore: Waverly
    5.Julia Horvath and Paul Wexler(eds.) Relexification in Creole and Non-Creole Language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Haitian Creole, Modern Hebrew, Romani, and Rumanian(Mediterran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Monograph Series Volume 13),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1997.
    6.Manuel, Arsenio E. 1948.Chinese Elements in the Tagalog Language. Manila: Filipiniana Publications.   
    7.Manwel Mifsud: Loan Verbs in Maltese: A Descriptive and Comparative Study. E. J. BRILL, LEIDEN ∙NEW YORK∙KÖLN, 1995.
    8.McMahon, April M.S. Understanding languag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pter 7: Semantic and lexical change; chapter 8: Language Contact; Chapter9: part 4, the general relevance of pidgins and creoles; part 5, the language bioprogram hypothesis)
    9.Nándor Molnár: THE CALQUES OF GREEK ORIGIN IN THE MOST ANCIENT OLD SLAVIC GOSPEL TEXTS: A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calque phenomena in the texts of the archaic Old Slavic gospel codices. AKADÉMIAI KIADÓ, BUDAPEST, 1985.
    10.Weinreich, Uriel. 1968. Languages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 The Hague: Mouton.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