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科普人文绘本养成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5-08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今年3月,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万物小历史”系列正式与小读者见面。这套科普人文绘本,由剑桥儿童图画书奖获得者埃米·赫斯本德绘制,英国自然博物馆专家监制,该套书共有两册,分别为《生命小历史》与《宇宙小历史》。每一册书中,两个穿越时空的小朋友会与读者一起,回到138亿年前的宇宙起源之处,溯源45亿年生命的演化历程。
    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第一眼看到“万物小历史”系列,我首先是被它的画面吸引了。
    在闪亮的宇宙中,小女孩被银河系的漩涡吸引着旋转、在地球的阴影中被冻得瑟瑟发抖,木星上醒目的大红斑标志着自己的身份,环绕着扁平光环的不言而喻就是土星。这么生动明晰的画面,甚至不用阅读文字,就可以明白它在说些什么。
    难得的是,图画准确却不呆板。犹记得生物课上,最讨厌的就是各种干瘪的细胞和扭曲的细菌,可是在《生命小历史》中,虽然早期细胞中线粒体、叶绿体、纤毛……该有的结构一个不少,却处处流露着清新灵动,不但不让人生厌,反而隔着纸张似乎都能感受到一个个简单却鲜活的生命。
    虽说单凭画面就可以传神地告诉读者这套书在讲述什么,恰到好处的文字又处处在画龙点睛。“万物小历史”系列绘者赫斯本德深谙图画书创作技巧,不仅混合了鲜艳的水彩、轻盈的彩铅和利落的拼贴等手法,使画面更有表现力,图文的分布与结合也同样科学合理,符合小孩子的阅读习惯。
    作为一套科普人文绘本,必不可少的就是知识的准确性。这套书的作者、监制专家都是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握有第一手科学资讯,原版图书也是2017年新近出版,因此书中的知识可谓是热腾腾的最新研究资料。
    精益求精做好译审
    原文准确是一回事,能否准确传神地翻译则是另外一回事。为了使书中的内容准确地传达给小读者,我们邀请了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陈冬妮和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金淼,作为本书的译者和审读者。有专家坐镇,自然安心很多,可是编辑过程中的辛苦一点不少。两位老师非常严谨,对书中各种细节反复探究,精益求精。
    譬如为什么要翻译为物种的演化而不是进化,毕竟在中小学的课本中都是表述为进化?金淼答,表述为进化,就不可避免会有退化,然而物种总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发生变化,适应着当时的环境,有些功能逐渐消失或改变,只是演化的方向不同,用退化形容不太合适。以人为例,人的尾巴消失了,这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难道就是退化了吗?
    譬如宇宙中最激动人心的挑战,为什么是寻找外星生命而不是外星人的信号?陈冬妮说,她一向不赞成外星人的说法,更不希望从小就固定了孩子们的思维。“人”之一字,已然将所有的可能局限于一种。为什么外星生命一定是以与人、与地球生物相似的形象出现呢?宇宙之中,一切皆有可能,38年前便有卡尔·萨根想象出如硕大氢气球般的木星生命,今日的我们对生命自当更加包容。外星生命无疑是更恰当也更开放的说法。
    还有书中用霸王龙和暴龙哪个说法更合适、翼龙为何不是恐龙、138亿年与137亿年在天文尺度上有何不同……如此种种,不可胜数。在编校过程中,两位老师又再次仔细审读,补充仅有文稿时的不足。
    在两位老师的译审之后,我们又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审读两册绘本,尽最大可能减少书中或许会出现的疏漏。
    混搭字体别有风味
    有专家的加持和原汁原味的剑桥风图画,绘本基本可以说是已经成形。不过,做一套书如同养育自己的孩子,总想达到尽善尽美,做得更多一点,为这两册绘本增加些分量,于是在字体的设计上,我们又费尽了心思。
    外版图书总会多一番灵动活泼的风味,除了更加天马行空的绘图外,花样百出的字体也居功至伟。可是英文字母自有其跳脱的优势,怎样用汉字表现出贴近的效果让人头疼。在试了各种字体都不能完美传达原本的趣味后,编辑们一番探讨,决定试一试动手写字。
    于是编辑部便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写字时光。先是用手写板,可是电脑上出现的笔触总是少了手写的感觉。那就用彩铅,带着细小颗粒感的笔迹虽美,应用到电脑上总有些色彩不足,如果反复描画加重痕迹,又失了铅笔那种漫不经心的粗糙。再试试油画棒吧,色彩是有了,色块也随之而来。最后试一下水彩笔,流畅浓烈,勾画自然,却少了孩童写字时总会留下的毛糙边缘……各种办法,总难以尽善尽美。美编老师说,干脆混合起来用吧,书中的画面不也是混合了各种材料、技法吗?随后又是一轮尝试。混搭出奇效,不同笔触各具特色,结合在一起别有风味,不同的笔触用在不同的画面中也各有千秋。
    就这样,在尝试了水彩笔、油画棒、彩铅、手写板等各种工具,写了不同内容的各种大字小字之后,两册绘本中,所有的重点字全部替换为了手写字。灵活的手写字和趣味的图画交融在一起,原书的稚嫩灵动总算是保留了下来。看着整理出的厚厚一沓手稿,粗略一数足有200多张,还真是颇有一些成就感。
    加入声色让书“动”起来
    “万物小历史”系列总算成书,可是这么美丽的素材只停留在纸面未免可惜,于是我们裁取了书中元素,加入声色,制成视频,让整套书“动”起来。
    书里的每一个元素被细细取出,大到铺满画面的火山背景,小到一根细细的枝杈,为了使视频更加灵动流畅,视频制作老师又根据书中的形象一笔笔画出了事件发生的过程。不足一分钟的火山喷发过程,火山的形象、流动的岩浆都是一点点手工绘制,一段视频6分钟左右,制作时间却超过6000分钟。为了能够让视频与书同时面世,新媒体部同事创下了凌晨1点43分下班的最“早”打卡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并非自卖自夸,视频成果斐然,系列动画短片结合绘本,将生命和宇宙无限拉近我们,读者在书中看到的是有温度的生命,而不是刻板的生物,看到的是我们栖息其中的宇宙,而不是黑暗的遥远空间。
    (作者单位: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