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铁面无私背后的似水柔情——读“全国法官原创诗文大赛”参赛作品

http://www.newdu.com 2018-04-25 中国文化报 郑伯农 参加讨论


    “全国法官原创诗文大赛”日前揭晓。由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主办的全国法官原创诗文大赛暨朗诵品评会举行了颁奖和获奖作品朗诵会。
    作为一名年过八旬的老文艺工作者,我一生参加过许多的文艺评奖,并不是每一次评奖都能给人带来感动以至震撼。这次大赛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说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作者全部来自法院系统,由法官自己写法官。执法判案和创作文艺是不同的两项事业,后者需要澎湃的激情和大胆的想象;审案判案却容不得感情用事,更来不得半点虚构。不过法官并非只有“铁面无私”的一面,他们也有似水柔情。他们既要依法打击邪恶势力,也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作为个人,他们有各自肩负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私生活,还有友情、亲情和爱情。这次参赛作者,有的是现职法官,有的是从法院退下来的老干部,还有少量法官亲属,几乎每一篇作品都带有来自生活第一线的芬芳。有写办案庭审的,有写庭审背后工作的,有写他们的理想与梦幻的。作品体裁多样,有新诗、旧体诗、散文、辞赋……这是继五年前鞍山大赛后全国法官诗文创作的又一次大检阅。
    数量最多的是新诗。当专业诗家为新诗的出路感到疑惑时,新诗在群众中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许多作者从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切入,以不同的视角、各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当代法官的凛然正气,歌颂了他们刚正不阿、亲民爱民的精神风貌。
    《听,阿妈在天边呼唤》是一首饱含深情的叙事诗,写内蒙古草原上一位老大妈,她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作为一位草原的长者,她深感法院为百姓排忧解难的重要作用。老人全心全意支持“巡回法庭”工作,像爱护子女一样关爱年轻法官。诗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意象,表现了法官和老百姓的血肉亲情,也表现了法治观念在我国日益深入人心。
    《致法庭大门前的皂角树》不直接写人,而是写法庭前的一棵树。这棵树不但点缀了风景,更是法官的精神象征:“你像长者在门前伫立,宽大的肩膀,为信仰法律的人挡风遮雨。你的精神叫不屈,苍老的身影,仍在钢筋水泥中毅然挺立。”这是一首意味深长、言简意深的优秀短诗。
    《父亲的大盖帽》写两代法官。盖帽不仅象征着刚正、威严,也意味着法官们永不消退的担当。父亲退休了,有一次出门遇上械斗,他大喝一声上前制止,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父亲的这趟远门,再没回家。从此,有一顶大盖帽,总留在我的记忆里。”
    在一般人眼里,法官就是审案、判案,他们铁面无私,给坏人定罪判刑、为好人申冤解屈。其实法官不仅要断案,还要调解民事纠纷。他们不仅是惩恶扬善的利器,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调和剂。诗《调解书》写出的是暖暖诗情:“相当于,一条河,你是这边的岸,而你,是那边的岸。因为水的汹涌,岸与岸,找不到灵魂的衔接……一座桥,就这样升起。是一首凝固的诗吗?远看,如一架天平。”
    人们经常把执法者比作天平,光当天平还不够,还要当桥梁——心灵的桥梁。这是很独特又大胆的想象,也是很美好的诗歌意象。
    参评作品中有不少旧体诗。有的作者能自如地驾驭诗词格律,有的还处在学步阶段,但他们都有着真挚的诗情。
    《满江红·天阙情》是一首歌颂新时代的词,上怀旧,下迎新,写得很有激情、气势。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这是一首充满正气、振奋精神的好诗。
    《七律·夜怀》,是一首悼念一位优秀法官的诗。逝者生前患绝症,却勉力支撑继续拼搏,工作到最后一刻。诗没有具体描述主人公的先进事迹,写的是人们对逝者的怀念:“秋雨初收恻恻寒,沉思往事夜将残。昂藏已逐蓬山远,案卷争消墨迹干。”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剪不断解不开的思念,不动声色地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
    古代文人大多把竹和清高、孤傲联系在一起。《五律·竹品》却赋予它新的品格:清廉、正直、谦恭、豪迈。诗写道:“四季清装绿,虚怀道不偏。忍寒犹敛气,破土直冲天。刚直凌云志,昂藏厉雪肩。风霜何所惧,七子独称贤。”
    参评作品中还有好几首赋,《竹之赋》《法院文化赋》《女庭赋》《园廊赋》《人民法院赋》等。今天应把赋和言志抒情结合起来,留下一见难忘的妙语警句。参赛作品中有好句、好联,尚缺一气呵成、一靓到底的力作。
    这次大赛的参赛者全是业余作者,振兴文艺事业,既需要专业作者,也需要业余作者,缺一不行。专业作者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这是长处;业余作者大多处在建设的第一线,接地气,这是专业作者所欠缺的。我们要大力培养优秀的专业文艺家,也要大力支持群众文艺活动。鲁迅说,从唱本里可以出托尔斯泰。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文艺创作队伍必然越来越大,质量也必定越来越好。这次大赛是一个创举,专业和业余这两条腿都阔步前进,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艺就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