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古老戏剧研究的书,极有可能流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而一般的学术著作,除了行业内的人感兴趣,一般人兴趣不大。眼前王英的《海盐腔的兴衰》完全不同。 这本书以自己的独特,突破了学术著作的深奥、刻板、无趣。让研究戏剧的专家有了可靠的资料,得以厘清思路,通晓来陇去脉,对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同时,更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新鲜、活泼的故事,增加了阅读兴味,使人止不住联想、感叹,让历史资料重新发出文学与精神的光亮,两者做到了兼得,全书散发的浓烈的人文气息,显示了一个资深文学创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别致与独特。 中国方言众多,大江南北语言千差万别。同一个地区,即使相距不远,语言有时也会完全不同。而自古以来,不同地区、不同方言的人们有时却有着同样的一种戏曲,听得懂同样的一场戏。就是说,有时一个地方的戏曲剧种,可以让不同方言的人完全听懂。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戏曲大国,戏曲种类繁多,腔调不一,南北相异,千差万别,即使同一地区也有不同的剧种。这也就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要。 现在人们都知道的中国国剧是京剧。对京剧之前,占据中国较大舞台的昆曲,如果不是近年来的大力宣传,恐怕知晓的人也不多。现在昆曲日益为人所知。只是,追根溯源,许多人并不知道,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的先祖就是海盐腔。 包括作者王英,虽然她生于海盐,长于海盐,却也不知道。一直到她去海盐澉浦结识了知名文化老人吴侠虎之后,才第一次听说“海盐腔”三个字。 戏曲,这一艺术,在古代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海盐腔还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首,这么优秀、古老的剧种就出自海盐,连名字都与海盐紧紧相连,可为什么却洇没于后世历史之中。这情况让王英迷惑、不解。此后成为一块解不开、除不去的心结。她时刻关注着这三个字,一有时间就东奔西走,翻阅资料,收集、寻找、整理着与之相关的点点滴滴。 一直到写成此书,她才为自己找到一份从容与安宁。因为这是面对艺术的一份心意与热爱,一份对家乡的情感和爱戴。 作为一个作家,去探寻海盐腔这一戏曲物种起伏、变迁的,面对一堆堆故纸中的陈迹,面对当前海盐腔如星星闪烁般在当地及江西的流传,再面对东方莎士比亚、戏曲大师、文学家汤显祖与海盐腔不可割舍的关系,她既兴喜又遗憾,既震憾又敏感,自然超出不是一般研究人员,多了一份天然的情感流泄与表情传达。 说起来,《海盐腔的兴衰》讲述了中国一个古老的戏剧物种——海盐腔形成、流行、衰落的历史,以及后来在江西戏曲中的再发现,特别是以江西广昌戏曲中的再发现,提出了要在海盐腔的发源地——海盐,对海盐腔进行保护、振兴的想法。文章资料众多、真实翔实,从明代南戏时代一直写到今天,挖掘深刻,疏理细致,不仅时代清楚,内容具体。而且前因后果一脉相承,为这一剧种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可靠、第一手的资料,成为研究海盐腔的综合性文本。 细看之下,会发现,在捋清海盐腔的前尘旧事,为这一家乡曾经辉煌的剧种作出详细的身世整理之后,王英还特别强调,并为些单列一章,名为《海盐腔发源地对海盐腔的发掘和传承》,提出了自己可具操作性的四点建议,其中,提出要将海盐腔进行申报物资文化遗产等,这种为家乡发展的动议、这种保护、挽救家乡文化的行为,让人们在为这一剧种衰落遗憾与感叹之际,生发出无限的希望与期待。 这种对历史剧种保护、挽留的做法,无疑为全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海盐腔再次在家乡兴盛的理由,体现了作家的良苦用心和满腔真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以附录形式,将海盐腔创始人杨梓及其家世进行的列举,并将杨梓家世与当时文人的关系进行了整理。这种附录在此,已不仅为附录了。而是成为作家情不自禁情感的再一次表达,这些写作可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海盐腔创始人。这种对人物的专项描写,不能仅仅理解为说明与举证,而完全是体现出一个作家,对海盐腔创始人,在生活与工作之余,葆有艺术爱好,并刻苦钻研的无限尊重与感谢。这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前面部分更为出彩。 此外,还有一特别之处——在进行海盐腔兴衰研究之时,作家王英通过对创始人杨梓及其家世 的整理,意外地发现,杨氏家庭历经数代人亦官亦商的过程中,他的儿子杨枢继承其航海事业,曾以一已之力,两次远下西洋。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代航海家,更成为比郑和还早一百多年的中国第一位海上丝绸之路先驱。这一发现,增添了家乡的荣耀,无疑会成为另一个“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奇迹发现,也成为今后更多的作家创作的源泉。而对杨氏家庭实地的考察描写,更是触动人心,引人深思,让人感叹。 而《海盐腔的兴衰》在作家手中,已远远突破书名所限,文本这时已然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书籍。这本由作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写的书,除却文字的笔力,结构的严谨。此时,已经满满注入了人文气息与关怀。给人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写作也是艺术。对艺术的相惜、对家乡的热爱,促使王英放下手中的文学创作,进行这种研究写作。《海盐腔的兴衰》成书用一年多时间,谈到这本书的创作,王英曾说:“仔细想来,这部书稿的创作岂止是一年。从20世纪80年代末我得到海盐腔这个信息到今天写出这部书稿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可见,这是作家一种持续内心情感的推动,在书中严谨的推论过程之中,这种情感总会情不自禁地流溢而出,幻化为缕缕不绝的诱人气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