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申捷发表飞天奖获奖感言。 在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上,编剧申捷凭电视剧《白鹿原》、《鸡毛飞上天》两部作品,获得优秀编剧奖。颁奖词中评价申捷的这两部作品:“将传奇性叙事与现实主义理念融为一体,深入挖掘人物身上文化底蕴,既显现出人的美好追求,又体现了对人性的透彻理解。”这显然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但只要看过这两部作品的,就会知道这个评价并未过誉。 一向低调的申捷,写过《重案六组》、《双枪李向阳》、《女人不哭》、《虎妈猫爸》等多部热播电视剧,从小生活到大时代,他总能切中人情人性与时代变迁的脉搏。这些年来,他不用手机,不用微信,他把这称作一种“修行”,一种洞见自我,静心写作的方式。他也极少接受采访,面对陌生人,他的话会变得很少。然而对于这个奖项,申捷内心感触颇多,难得的在颁奖时,说了一长段获奖感言。 “从2011年开始,这七年,我做的这两部戏,是我有生以来做的最难的两部戏。” 《白鹿原》剧照 《白鹿原》,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也是影视改编难度极大的一部作品。能做这部作品的编剧,是荣幸,更是煎熬。在创作最艰难的时候,他也一度觉得熬不下去,原著作者陈忠实和他聊天,“他就跟我讲他这么多年的经历,讲他当年的不甘,讲他写作,写到昏过去晕过去了,进入一种疯魔的状态,然后如何觉得这东西成了,也讲后来遇到各种的挫折,他把他的那些心潮起伏全跟我讲了。那一次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触动,”申捷笑说:“跟他老人家比起来,我这才哪儿到哪儿。” 创作过程中,申捷去采风十几次,也曾在原上生活了很长时间。申捷说起原上的星空,星空下剧组的主创们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围坐在一起,聊剧本聊人物。“我始终怀念《白鹿原》剧组那个集体,一群理想主义者,可遇不可求。”申捷这样说道。 《鸡毛飞上天》剧照 而《鸡毛飞上天》,一部讲述义乌商人的现实主义题材原创作品,从题材到阵容,在开播之初都无人看好。连主演张译、殷桃都坦言,当初看剧本时,一看名字,心里就嘀咕。“鸡毛飞上天?我当时就想,这名字……真是挺土的。”张译曾在采访中这样笑言。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土气”的作品,不止热播一时,更斩获多个重量级奖项。 在“飞天奖”颁奖礼上,申捷的获奖感言在最后说道:“义乌的父老乡亲,是你们给了我种子和生长发芽的力量,这个奖也是为你们拿的。”这对申捷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句感谢。 在《鸡毛飞上天》创作之前,申捷对义乌只有几个标签词汇的印象。然而在创作过程中,他查阅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义乌商人,剧中80%的事例都在当地有真实原型,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不说教,不套路,构筑起《鸡毛飞上天》真实可感的时代大背景和人物小命运。当时剧集播出时,在不少义乌企业家之间有一股热潮,一边看《鸡毛飞上天》,一边跟亲朋好友说:你看,这段写的是我。 然而最触动申捷的,还是一次剧组去义乌做宣传,申捷坐在台下,一个陌生老太太过来拍了拍申捷,说:申老师,你看看我的相册。随后给他展示了一张发黄的越剧《红楼梦》林黛玉的照片。申捷当时十分震惊:“我曾在书里查到过一个义乌商人的资料,就是有个当地女性,当年靠卖《红楼梦》的照片,一张一块,挣到第一桶金。这个被我写到了剧里。”当老太太对申捷说“你写的就是我”时,申捷眼泪快掉下来了。老太太对他说自己特别幸福,她看到这段剧情,就能跟她的孙子讲:这是你奶奶年轻的时候。“感谢你,你让我跟我孙子有交代,让我孙子看到奶奶当年是怎么走出来的。”申捷对这一次相遇难以忘怀。 “你必须要去真心地对那片土地,然后那片土地会滋养你,然后告诉你,生活其实是很伟大的。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让我觉得我和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鸡毛飞上天》的创作中,申捷并非一个人,他的背后站着很多真实的人们的一生。 《鸡毛飞上天》男主张译为申捷颁发优秀编剧奖。视觉中国 图 颁奖结束后,申捷迅速返回北京,没有参与后续一些活动。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太危险了,不断有人往我屋跑。”申捷还是想“躲”开人群。不过申捷也承认:他现在有点躲不开了,“现在就很多人都在找我做讴歌时代,做现实主义,我全推了。因为这种创作必须要有把握,必须要全身心投入进去。“现在申捷全身心投入的新剧《在远方》,依然是和《鸡毛飞上天》的制作人吴家平合作。这部聚焦物流与互联网行业的剧集,将表现从本世纪初至今中国的时代巨变。 两人本就合作默契,但申捷的创作方式,依然常常让吴家平无可奈何。按照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在远方》的剧本已经该出了至少一半,但申捷往往是自己不满意,就全盘推翻重来。因为剧中会创作不少顶尖企业家形象,在吴家平的帮助下,申捷见了不少企业家收集素材。“我特别想走到他们心里去。但是越是顶级的企业家,越难走到心里。所以我跟老吴提了很多苛刻的要求,就是让我去见识。我见到了我才知道什么是真实,我才能下笔写出来,而不是编出来。” 飞天奖颁奖现场。 【对话】 澎湃新闻:听说最近在写新剧,新剧是关于什么的? 申捷:关于物流和互联网,叫《在远方》。为什么起这个名呢?就是我们永远要追求在远方的东西,不能只顾近在眼前的东西。我想现在有资本了,做一个真正大情怀的东西。但是老吴(制作人吴家平)其实也着急,因为按电视剧的创作规律,现在早就应该出一半剧本了,我是自己把前十几集又给推翻了。我自己不满意在哪呢?就是觉得时代写出来了,但人物跟时代的勾连、人物的复杂性、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我自己不满意,所以我要推倒重来。老吴已经满足了,他说这本子不错,但我自己觉得还不行,所以他很着急,我们俩之前吵了很多次。不过现在出来的剧本基本我是满意的。写《鸡毛飞上天》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写这种改革剧,说实话过程中也有不少波折,也有一些我不那么满意的段落。那《在远方》我就想写一个特别有情感,人物关系更紧密,更有实在感的东西。 这一次我从1999年开始,一直写到2018年、2019年。这20年的变化,尤其近十年的变化,是真正的中国新时代的开启,每一天的变革太迅速了。这二十年间,我自己都觉得时光任苒,白驹过隙,太快了。所以我特别想把让每个中国人眼花缭乱的,这迅速的二十年,帮他们去整理回忆。实际上物流和互联网只是一个途径,通过这个载体,想把中国人这二十年,他们的困惑苦恼,他们的突围,他们的奇迹全写出来。所以确实也是给自己提出一个很大的难题。 《鸡毛飞上天》剧照 澎湃新闻:确实非常难写,你要把这二十年理清楚,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了。要总结大时代更难。 申捷:沉淀下来是最好,但是其实要完全沉淀下来,应该再过十年。你看为什么我们写上世纪80年代就会好写,因为已经沉淀下来了。而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为什么难写,它充满奇迹般的变化,真的一天一个样,你很难去总结它。但是我现在咬着牙,在摸索,我需要写当代,当代写出来才是本事。 澎湃新闻:那这种总结,其实你是在以一己之力做一个需要一代人去完成的事情。 申捷:我试一试,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值得。我自己这十几年的生命体验,真的是眼花缭乱,有时候特别感慨,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为什么是伟大的时代?因为多少代的中国都没有巨变得这么快,我们要不断去适应新的规则,去看新的世界,你刚认为这个世界的规则是这样的,它马上就被打破了。从整个国家、民族、人民,包括公司,都是如此。你看那些实体经济,他们如果不接受新的东西,很快被时代抛下。但后来,要是盲目追求互联网的东西,你也会倒下,现在又回来了,我们又要追求实体的东西。那么到底什么是正确的?所以每个中国人都在探索,谁探索到,谁领先一步,谁就会赢。这时候就要考验我们对时代的反思是什么?人活一世,你追求的是什么?你不上升到这个高度,你就要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这时代会已经抛掉了很多人了,很多人都已经落伍了。 澎湃新闻:你这个反思,在作品里会怎么体现? 申捷:就是到底实体与互联网该怎么结合,怎么发展?其实在《在远方》里,我的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和物流和互联网两个行业的关系,实际上很相似的:谁都离不开谁,谁都是对方的贵人,都是相互扶持地拧着往前走。我们无法只靠自己来强大,必须要一起共生。但共生又要相爱相杀。 《白鹿原》剧照 澎湃新闻:物流其实相当于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一个很强的一个纽带。 申捷:对,很强的纽带,而且它是这个时代走向开放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行业。物流快递行业实际上打通了整个国家的血脉,让更多的机会变得平等。有了这个行业,每个人都可以做老板,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有特长的产品迅速到达有需要的客户手中,而不是以前的模式,要有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它把商业模式扁平化了,扁平化以后,就换来了平等和自由。 这对我们的生活观念冲击是非常大的。顾客现在反过来更加要求企业的诚信,美誉度,因为顾客的选择是多样的,可以很方便的退换货,顾客网上的评论还能决定其他顾客买不买你的产品,你就要讲诚信。很多这种商业模式的改变,他都在潜移默化改变我们的观念。 澎湃新闻:经济模式的改变,直接冲击的是老百姓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层面,还打破了一些旧有观念。 申捷:在购物这方面,我们越来越少跟现实中打交道了,我们越来越相信靠手指来买东西了,然后商家靠手指跟客户交谈,我们的沟通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了。而且还有一方面,就是智能搜索,我最近对这个挺感兴趣,我创造一个词汇,叫智能搜索性思维。比如,当你关注一个孩子走丢了的新闻,你会发现网上一时间全是孩子丢了的新闻,为什么?因为你搜索了一次搜索三次,大数据时代嘛,下一次你打开网页,它就会给你推送相关的内容。 你的心直接就被大数据给整合了,你周围的世界就变成了此刻心中所想的世界。当你心里向往美好的时候,智能搜索和大数据给你提供的全是美好的。但如果你此刻心中是担忧和恐惧呢?它也会把你的恐惧放大,你周遭的世界看起来一片黑暗。这是很有意思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