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美在新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8-04-02 人民日报 韩劲松 参加讨论


    岁末年初,一场名为“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在北京城引起不小的轰动——仅展出9天,观众量便达13万人,排队领票者一直从五四大街排到中国美术馆后街,两公里长龙煞是壮观。展览不但刷爆朋友圈,被媒体推选为年度十大艺术新闻头条,还应观众要求一再延期。如此震撼的场面,以及大大超乎预期的社会反响,发人深思。
    在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趋向多样化、多层次的今天,不为任何功利心驱使纯粹前来观展并形成这样大规模的集群效应,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美的需求和向往是多么热切。观众里有男女老幼、各行各业,甚至像中科院院士、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团、中国驻海外文化中心团、澳门美术家团等观众专门组团前来观展,可见展览影响之广,反响之热。反过来,也是因为经典作品本身具有超越性和感召力,其所承载的社会理想和文化价值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人们念念在兹而心心相通,来自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身份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才可能走到一起,共同分享经典所传达的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可以说,这样的展览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美术盛会,真正做到了人民美术人民享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明,文艺来自人民,文艺需要人民,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来检验作品好坏。这些作品带来的轰动充分说明经典是经得起检验的,艺术与人民是水乳交融的。
    展览的成功,也证明美术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公众的立场,国家美术馆如何利用经典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展览策划,推进公共文化供给,保证人民享有均等文化权益,是中国美术馆应该肩负的事业担当和历史责任。作为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显然在美术资源上拥有天然优势。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数据显示,仅中国美术馆一家就约占全国美术馆藏品总量的1/5。如何利用好这些藏品增加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优质美术资源供给侧的导向作用?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展览活化藏品资源,让经典走进生活,走进人们心中,使人们认识到经典的价值,推动普及和提高相互促进,为创新找到动力。同时,展览的策划也很重要,需要抓住主线,建构以经典为依托,以人民为主体,以表现社会发展、反映时代变革和艺术创新为特点的主流美术叙事。以这个展览为例,策划思路较为清晰:西侧3个展厅由家属捐赠老舍、胡絜青藏画中的赵之谦、翁方纲、陈师曾开始,继之晚清民初海派任伯年、吴昌硕诸家承上启下,到馆藏齐白石、傅抱石、叶浅予、李可染,从传统中开拓出花鸟、山水、人物画新路,整体呈现传统出新的一脉。东侧3个展厅以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学贯中西开宗立派,建构各自学术体系开始,到吴作人、吴冠中发扬各自传派,登上艺术高峰,代表中西融合的一脉。这样以艺术家为单元串联起古今中西、传承与转换的主题,让观众看起来有流有派、脉络清晰,展览便在审美之外,有了更深层的学术意义。
    展览引爆的热潮,更让人明显感觉到新时代新气象。如今,人们对中国美术更加自信,更渴望对民族文化价值的多重体认,也更加认可、热爱本国的美术大家。“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美在新时代”弘扬的就是对中国美术发展道路的自信,对中国美术理论和实践成果的自信,对中国美术思想体系、文化价值的自信,对有中国特色的美术体制的自信,也是对美术家创造力的自信。展览中,像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名家,都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时代主题发生转变、古今中西艺术融汇激荡的语境下直面挑战,从传统正脉和中体西用的实践创新中重新鼓荡中国美术的堂堂士气、激扬民族精神,为中国美术开辟新的道路。观众在这样的中国画、油画中,正可以感受到正大、至刚、至中、至正的精神品质,如何能不热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