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历史人文纪录片《有个学校叫南开》引发收视热潮和社会热议。南开的历史,是一部厚重而内涵丰富的书。它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奉献给这个民族,以历久弥新的“公能思想”奉献给这个国家。这样一所伟大的学校,足以承接纪录片人虔诚的致敬与礼赞。 把丰富而庞杂的历史变成引人入胜的纪录片,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该片导演祖光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每一集都以动态化的影像语言,把几条叙事线索融合在一起。《有个学校叫南开》把目光聚焦于南开学校辉煌的历史脉络,聚焦于南开精神的传承。全片至少有八条叙事线索,包括南开学校的百年历史及南开校训的发展;天津城市命运的变迁及近代中国历史;校父严修创办南开及平静离世等。既完成了多重复合的复杂历史叙事,又完成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效对接,让历史在现实中立体而鲜活地呈现出来。 镜头拍摄的质感和张力、电影式的剪辑方法都使影片呈现出电影化品质。与“麻花结构”支撑起来的多重复合的历史叙事相对应的,是与解说语言、音乐、情绪高度契合的动感而丰富的影像表达。情景再现搬演含蓄而生动,弥补了历史影像的缺憾却没有违和感,与历史影像很好地融为一体。而这些时空跳跃的故事和段落之所以能够自然转换,与编导者巧妙利用高超的电影化剪辑手段和动感丰富的镜头语言密不可分。 讲述南开的历史,离不开天津这个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沧桑的大舞台,离不开老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和文化。严修、张伯苓两位南开学校的创建者是近代天津文化的“产儿”,举手投足里都带着老天津的范儿。张伯苓身上“越倒霉越剃头刮脸”的劲儿就是很典型的天津人的幽默。以总务科科长华午晴为代表的“四大金刚”等形象鲜活的南开人物,让观众领略了老天津的风华绝代。南开系列学校的出现使天津南郊的一片洼地成为南开区。南开学校校门外繁华一时,成为这个城市的老相册。散发着天津味道的一切,给全片涂抹了一道浓浓的人文底色,为南开学校搭建了一个活跃其中的历史空间。 为了搜集素材、采访拍摄,祖光率团队遍及大江南北并远涉欧美,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与南开学校生存与发展所处的文化时空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和细节。比起那些严谨但缺少生气、客观但缺少情怀的历史呈现方式来说,这种灵动而飞扬、地域文化和年代风格都十分浓郁的呈现,无疑具有更高的文化品格。 评价一部纪录片水准的高低,思想深刻与否和能够达到的精神高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有个学校叫南开》将近代百年中国历史、近代天津领风气之先的命运和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这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共同推进,运用平行蒙太奇等手段,将每一集均用动态化的叙事方式呈现,给予观众多维度的心灵体验。而最重要的是,这部片子不光是讲述南开的历史,也表达了一种对教育的反思。 为了深刻展示南开精神,本片匠心独具地设计了三组贯穿全片的现实故事展开今天的南开师生与南开先贤们的精神对话,从艺术教育、体能教育和“本土化”教育三个侧面反映出南开精神和办学理念。这些教育内容似乎都是课堂之外与升学没有太多关联的“无用”教育,但对于青年学子身心健康和锻炼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无疑至关重要,包括南开开展的青春期教育和仪容教育也是这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多彩的“无用”教育,南开才培育出周恩来、陈省身等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与北大、清华并肩的百年名校。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这样评价《有个学校叫南开》,“以个性问题呈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历史的角度,让我们看现实;以教育的问题,让我们看社会发展。” (作者:张军锋,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影视处处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