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的概念与中国散文传统(2)

http://www.newdu.com 2018-03-2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谢琰 参加讨论

    “文”的张力与启迪
    “文”既是变动不居,一切皆有可能,同时又蕴含着特殊的规定性。它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增加两种重要佐料才能使普通的文献变成“文”,最终直达登峰造极的妙境;同时又狡黠地告诉我们,也可以少加一点,乃至点到为止,但绝对不能不加。比如在账簿中加几句人物描写,它就有可能变成“文”。如此张力巨大的“文”的概念,带给我们两点启迪。
    第一,散文最能展现中国文学的特殊处境,即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界限极为模糊,存在广阔的边缘地带,这个地带主要由散文所占据。最优美的散文可以与最优美的诗歌相媲美,而最质木的散文则几乎沦为流水账。从积极角度来看,散文证明了中国人的文学追求几乎无所不至,文学趣味几乎无处不在;从消极角度来看,散文则证明了西方那种“纯文学”“纯艺术”的观念,不能在中国人的心田中发展壮大、成为主导,实用性、功利性永远是中国文学的底色,会使文学丧失很多美,但收获很多知识、道德、智慧以及行动的力量。
    第二,中国文学既重视主体性,又重视形式感,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均衡发展,此种特色以最幽微复杂的方式体现在散文中。诗歌、小说、戏曲的主体性和形式感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散文却隐晦很多、微妙很多,需要仔细分辨、衡量。比如《论语》《孟子》通常被视作先秦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但是几乎没有人将同为语录体的《二程遗书》视作宋代散文;《史记》《汉书》常被各种散文选本所摘录、评点,但《宋史》却极少被视作史传散文。
    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就形式感而言,《论语》《孟子》要比《二程遗书》更为自觉、刻意;就主体性而言,个人撰著的《史记》与集体编修的《宋史》也不在一个等级上。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厚古薄今”的意识使我们错过了很多“文学要素”,《二程遗书》和《宋史》中,其实同样可以找到生动的叙事、机趣的论辩、饱满的情感,同样可以写入散文史。还是那句老话:世间永远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散文研究或许可以成为考验审美能力的最佳试金石,而散文本身的丰富而微妙的美感特质,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