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世界》是我写下的第二篇“科幻”小说。 之所以将“科幻”二字打上引号,是因为我并不认为我写下的是科幻。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的写作,无论是传统现实主义,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或者现在写作的这组披着科幻外衣的、我称之为未来现实主义。陈福民先生说我的写作调和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让二者并行不悖。 我为什么要写“科幻”呢? 无非与我近年来思考的一些问题有关。其实也是科技大爆炸逼迫我去思考这些问题,逼迫我换一种眼光打量这世界。量子物理学认为,世界并非客观存在的,而是与我们的主观意识息息相关。人类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从薛定谔那只亦死亦活的猫,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格纳的“意识作用于外部世界使波函数坍缩”的论证,都在证明,人类的意识,在过去被称为唯心的东西,现在则被证明为唯物的。甚至有科学家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二维的世界,三维世界不过是人类大脑制造出的幻觉。而有关平行宇宙的理论,越来越多地在观察中得到证实。谷歌首席未来学家库兹韦尔认为,人类将在二〇四五年实现永生。而我们现在的世界,都是基于人类会死这一大前提的。 如果人类真的永生了,世界将会怎样? 我的另一部“科幻”《如果末日无期》就是探讨这一命题的。 《子世界》的世界模型,则是基于这几年发展迅速的VR——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刚刚起步,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只要有足够大容量和足够快速度的计算机,我们将能虚拟创造出一个完整而自足的世界。那么,我们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拟的?果然有科学家就提出了这样的设想,认为现在的世界,不过是未来人类用计算机虚拟的。 谁是真实的存在?谁是那个造物主? 这也不是什么新的思想。中国古人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盗梦空间》的哲学基础,其实就是“庄周梦蝶”。 于是,在这里,科学与哲学相遇了。 古人的智慧从何而来?为何我们的阴阳双鱼,可以如此简洁而准确地概括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在我们的文明传承里,许多上古神话传说,在科技爆炸的今天和不远的将来,是否会被认证为不仅是传说?我们是否应该去怀疑,我们的文明中那些远古传说本身并不是传说,而是人类远古文明的记忆碎片? 人类生活在迷宫之中,却从未甘于困守迷宫。人类一直在努力走出这迷宫。哲学家为人类寻找走出迷宫的方向,自然科学家为人类走出迷宫寻找方法,而文学,是人类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前行时,陪伴我们的那一豆灯盏,是理想主义照进现实生活的微光。 《子世界》也是我为读者点亮的一豆微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