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贾湖骨笛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光明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图为日前在河南博物院拍摄的骨笛,舞阳县贾湖村出土。资料图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摘登】
    9000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人们捧着它,耳边响起鹤群哀悼的声音。
    把仙鹤的翅骨凿成乐器。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支朴素的骨笛由此诞生。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还没有那么讲究。但先人们用神奇的灵感创造了一种朴素的乐器,并延续发展,不断丰富,直到今天。
    中央民族乐团笛箫演奏家丁晓逵一直珍藏着一支仿制的骨笛,它的范本,就是7800到9000年(前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1986到1987年,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20多支这样的骨笛,这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乐器了。
    早期的骨笛可能只是为了模仿鸟叫,以吸引猎物;慢慢地,狩猎之后的欢庆,让这些骨笛变成了乐器;再后来,人类的审美不断升级,人们开始需要越来越复杂的乐音……
    在这些贾湖骨笛中,从最早的五孔,到后期的七孔甚至八孔,正反映着这种文明的进化。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中国音乐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是外来传入的,而七孔的贾湖骨笛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这也让很多研究者改变了对中国古音乐的看法。
    而要在仙鹤翅骨这样不规则的管子上找到吹孔的完美位置,狩猎的原始人必须一点点尝试、修正。直到今天,顶级的笛箫调音师都在用这种传统的方法。
    9000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骨笛也慢慢演变成竹质笛箫的大家族。
    今天,在丁晓逵以及更多的中国音乐家这里,这些来自几千年前的乐器,也具有非常现代的表达。只是贾湖骨笛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景处低吟着历史的回声。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9000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