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枫的《心灵外史》名为“心灵”,其实也是一个关于“行动”的故事。大姨妈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几十年,几乎赶上了每一个关口的变化,亲身体验了在每个重要变化发生之时生活的混沌、无序,这么说吧,她应该算得上是变化所付出的“代价”。从北京到河南,从国企职工到分享艰难,从陷入传销的泥沼到转信基督教,结婚,生不了孩子,离婚,这就是大姨妈一生的简史。在许许多多人通过变而变得更好的时候,她被远远甩在后面。每一次,她都努力想跟这个时代同步前进,但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直到陷入绝望。大姨妈一直在行动着,但似乎她的每一个行动都无不让人扼腕叹息。她刚一出场就是气功大师的忠实信徒,当还是孩子的杨麦都明明白白表示“不信这一套”时,大姨妈仍然执迷不悟,杨麦的父母更是认为大姨妈脑子坏掉了。到传销阶段,杨麦历经千难万险,在传销团伙里卧底找到大姨妈,想要带她逃离这一切的时候,大姨妈却坚决不愿配合,甚至让杨麦差点丢了性命。为什么对于显而易见的事实,比如气功、传销,大姨妈这么个好人却执迷不悟呢?小说中,石一枫不时让大姨妈向杨麦,也向读者倾诉,以期让我们理解她——“我的脑子是满的,但心是空的,我必须得相信什么东西才能把心填满。你说人跟人都一样,但为什么别人可以什么都不信,我却不能?我觉得心一空就会疼,就会孤单和害怕,我好像一分一秒也活不下去了,好像所有的日子全都白活了,好像自己压根儿就不配活着……我就想,信什么都无所谓了,关键得是先找个东西信了,别让心一直空着……”石一枫似乎在说,如果行动没有充满智慧的心灵作为向导,就会陷入一团混乱之中。或许是吧,我们在大踏步地行动之时,或许应该先成为一个思想者。 行动即命运 与《人民的名义》一样,严歌苓的小说《芳华》因为被搬上银幕而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对象。小说和电影的名字都叫做“芳华”,仿佛指向一代人洁白的青春,或者更为辽远,指向社会主义精神遗产,但如果我们记得这个小说曾经叫做《你触摸了我》,英文名还叫做“you touched me”,我们大概可以理解,这部小说其实是关于行动及其后果的——一次“触摸”事件所带来的不同的命运。这个叫“刘峰”的男兵在行动中不折不扣地沿着“雷锋”的道路前进着,眼看着他也在收获雷锋的命运。然而,他遭遇到了爱情。这爱情主导着他,让他发生了“触摸”事件,转眼之间,一切都不同了。严歌苓残酷地认为,好人是不会得到爱情的。在感情的疆域,“好人”常常意味着乏味、无聊,无法唤起强烈的对等感情的人。说某人是好人,往往意味着你不想同这个人发生能量交换,不愿意回应他的感情。进一步,严歌苓将“我们”对好人的爱无能与“我们”对好人的认知联系起来。于是,像刘峰这样的好人在逻辑上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他一切都是虚伪的,都是在装作像一个好人一样生活,那么,他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在我们的现实语境中,伪君子甚至比不上真小人。如果他一切都发自内心,是真实的,那么,他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而神是不会被认为是我们中的一员,更遑论与之产生感情。这就注定了,好人不会为刘峰的爱情带来加持,助其成功,反而会令其一败涂地。 任晓雯的《好人宋没用》中的宋没用终其一生都在为一件事而努力,那就是“活着”。宋没用的生活穿越了动荡不安的历史,但并不开阔。相反,她的生活就是局限在她与身边少数几个人的交往之中。而这少数几个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她的亲人。对于她的亲人,不管那些人怎么待她,宋没用有一股子自虐般的牺牲精神,仿佛她活着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让她的亲人活下去且活得好。是啊,宋没用的世界就那么大,周边挤挤攘攘的都是她的亲人,父亲、母亲、哥哥、儿子、女儿。她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他们,哪怕自己过得不好,也要尽自己所能让他们过得好一些,尽管她的力量是那么微弱。这是宋没用最朴素的人生哲学。而这人生哲学的基础又是如此简单——她和他们之间,血脉相连。她在他们身上,看到她自己。 或许,在历史风云变幻的关口上,我们对行动之于命运的关系会看得更为清楚吧。叶兆言的《刻骨铭心》中,三个女人与他们的情感、婚姻的经历和历史牵连在一起,也和南京城的文化性格和表情连在了一起。其中,丽君写得最有声有色。这是一个时代新女性,时代流行什么,她就冲在时代前沿。她接连嫁了三个男人,革命者亚声、亚声的刺杀对象、首都警官学校的校长冯焕庭,在汪伪、中统和共产党之间不断改换旗帜,见风使舵的何为,最后丽君在凄苦的境地下死去。丽君的表妹碧如,相比之下生活就平淡很多,碧如的丈夫希俨一直是生活的被动接受者,被时代的潮流冲到这儿或那儿。希俨的爱慕者秀兰突然成为女明星,嫁给了戏剧家俞鸿之后又分手,嫁给了一个平民,过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动荡不安的,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时代赠予他们的礼物。 在李亚的《花好月圆》中,对李娃来说,误打误撞来到上海滩或许是一个偶然,但这个懵里懵懂的行为改变了他的命运。对于大小姐的痴恋简直就是李娃的信仰,这不是偶然,是必然,他必将在命运的点化下出生入死,马革裹尸。他必将在历史的书页中获得自己的名字,也获得自己的命运。 这是属于行动的2017年,我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或悲壮或可笑或荒诞或无趣的行动。我们在行动中出发,也在行动中抵达。是行动让我们成为我们,也是行动让2017年长篇小说成为生动的回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