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魏晋古诗
    魏晋时期是继先秦之后的第二次社会形态的重大变化期
    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正式开始
    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意识形态的变化,主要表现就是两汉经学为魏晋玄学所取代
    这是一个理性被重新发现和确定的时代,产生了真正思辨理性的“纯”哲学
    魏晋的玄学及其文艺思潮最大的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发的是一种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感叹悲伤,单在这种感叹悲伤之后,不是悲观绝望,而是珍惜和追求
    从《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到陶渊明的挽歌,这种悲伤感叹里都有一种积极的因素,或感慨悲壮,或超脱独立
    人的觉醒随着对陈旧立法的否定,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是对一本正经的虚伪的反对。人们更看重内在的才情、品格,而不是外在的功业、节操
    文章、绘画与书法
    “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事物之宗也”
    自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对人的评议更看重内在精神性(即潜在的无限可能性)
    这恰好反映了门阀氏族的贵族气派以及他们讲求脱俗的人生理想和艺术审美
    这种魏晋风度在哲学上的代表人物便是王弼
    魏晋绘画,在造型艺术上便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
    在文学艺术便是“言不尽意”
    绘画书法,严正雄浑的汉隶变而为真正草楷,表现出飘逸绝伦的魏晋风度
    文的自觉
    曹丕:“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伟业”
    陆机《文赋》对文体的划分和文思的描述,是中国美学史的首次
    钟嵘《诗品》通过品评近代诗人,再次把吟咏性情的诗歌和经世致用的经学区别开
    刘勰《文心雕龙》不仅研究了创作规律和审美特征,而且把诗文源起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
    从玄言诗到山水诗是题材上的自觉,积累了格律、修辞等形式规范
    从诗经的四言改变为魏晋的五言,发现和运用了汉子音韵和对仗,比如六朝骈体、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一直影响到今日,成为汉语的特色
    曹植的“造词炼句”,被钟嵘称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
    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经常是不平衡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
    怀疑派的人生观世界观,追求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和更高远的精神境界
    超脱物外、平和冲淡
    把残酷的政治迫害写的深沉凄美,阮籍可谓第一人
    欲求解脱而不可能,逆来顺受又不甘心
    忧愤无端、慷慨任气
    魏晋风度飘逸绝伦,但是社会环境却充满动乱血污
    阮籍 陶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