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大禹治水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

http://www.newdu.com 2018-0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大禹治水的故事:
    在绍兴咸亨酒店的读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忘记了,不过内容都是对越国的研究。当中提出一个观点很有趣,并且这也是顾颉刚先生的观点——大禹治水其实是在浙江沿海一带。
    书中罗列的理由大概有以下几点:
    1.去过壶口瀑布和三门峡的人都知道,黄河在那里的水道,堪称鬼斧神工。但是,在五千年前,中国这块土地上一共才有多少人?大禹有可能组织人力完成这项工作吗?那时候没有铁器,就连青铜器都是高大上的贵族器皿,他用什么工具?如果谁认为可以,请去壶口看看,那是人力能够做到的吗?
    2.在7000年前,卷转虫入侵,海平面变化,江浙一带的水患严重,这是可考的。在平原地区的水患远比山地丘陵地带严重的多,但是治理起来,起码这是人力有可能完成的,是可以想象的。而且,如果当时无人治理,想必如今江浙一带不是这个样子。
    3.作为华夏先祖,我们是不是应该动不动歌颂一下?就好比我们对轩辕氏伏羲氏的赞扬。但是,在西周某个时代之前,我们王室的诗歌文献典籍中,从未有一个字提及大禹王。这还是大夏朝的创建者?华夏文明的先祖?
    4.相反的是,在楚国,这个蛮荆国度,是有这方面的传说的。这一点在很多地方志和古籍中都有证据。
    5.如果非得说大禹治水是治理黄河,当然也不是不行,但是他治水13年,对于山地丘陵和平原结合的黄河中下游流域,水患会持续那么久?要知道,至少大禹他爹,鲧,也已经治了九年呢!老爸用的方法是堵,儿子是疏。见识过北方太行风光的,应该不会有谁会想出堵这个路子。毕竟,花园口被炸开,黄河泛滥,泽国千里,持续也没多久。所以,大禹治水如果说是治理黄河流域,有些牵强。
    看了以后,我个人也觉得有道理,毕竟顾颉刚比什么郭沫若之流,要强多了。我自己想了想,再加上两条道理:
    6.大禹墓在会稽山。舜帝南巡,走到长沙。太远了,这不科学:那么老了,轻装简行,要南巡?!那时候中原还没有被划分成九州,但是随后几年的九州,包括楚地吗?所以说,很多人说,舜帝是被赶走的,放逐!大禹的王朝,按照目前的不完全考证,是在郑州以北一个地方。离开政治中心,跑去绍兴,他就那么放心?他的王位怎么来的,他忘了吗?除非,他本来就在南方。而北方的那个文明,其实是另一个文明。
    7.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学界大多持否定态度。长官意志把这些学者搞得满嘴胡说八道,这个中外瞩目的考古工程,已经是一个笑柄。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也能旁证一些东西?既然所谓的大夏朝,根本不能证明在中原存在过,那么是否在南方某些地区存在过?
    历史真相,已经永远湮没在过去的时间黑洞里面。在没有新的考古依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靠推测,按照常理逻辑去推测。至于这个常理逻辑是什么逻辑,就见仁见智了。如果咱们愿意相信大禹化作一头巨熊去开山凿岩,那就说明神话是正确的。否则,我宁愿多想想,或许顾颉刚先生是对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