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史记读后感200字大全

http://www.newdu.com 2018-02-2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记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使馆的眼界和良心,史记读后感200字如何写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史记读后感200字资料,仅供参考。
    篇一:史记读后感200字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史记》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古代,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里面的人们个性鲜明,让我们深入的了解了古代的的历史事件,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司马迁本是一个平凡的官人,他读书破万卷而命运的捉弄,使得他饱受了折磨和屈辱。但值得赞叹的是即使这样,他还是完成了《史记》。《史记》让我看到了一个人杰地灵文的明古国。《史记》让我感受了世间百态,人情冷暖。
    篇二:史记读后感200字
    自轩辕氏联手神农氏共同击溃蚩尤后,中原沃土便成了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的好地方,最高统治者也有几代,其中最受人拥戴之一的王就是尧。
    尧称王之后,他在人民眼中的形象一步登天,“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尧仿佛是子民心中的神,处处受到敬仰,认为他能对中原造成改变。果不其然,尧大力发展农耕文化,并派遣四位大臣去往四方制定历法,以此让人民知道播种正确时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样也加固了尧的统治地位。
    这样的春秋走过七十个,他的生命已近结束,但尧还是时刻想着政事,苦心寻找下一代君主。
    如此精神引来大批志士,他不愧为司马迁笔下一代明主。
    篇三:史记读后感200字
    没有永久的王,也没有永久的富贵,中原统治者尧已是秉烛之年,他的王位需要一个新的人物,于是,手下的大臣都纷纷进谏,想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王位。丹朱平时非常蛮横,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给百姓的印象很差。尧认为丹朱性格顽劣,不成大器,摘抄,固没有下决定,大臣们见状。推荐了一个盲人的孩子,一个单身汉——舜。尧询问他的情况,答:“其人有仁(大概是这个意思)”尧于是多次试探舜,最终他将王位禅让给了舜,只有丹朱一人不满。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最后评价一句:“终不以天下治病而利一人。”
    为了天下,不计私情,官场实力才是情。尧最后作出的禅让之举,把中国王者的更迭又推向一个新的方向!
    篇四:史记读后感200字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史记》这本书。
    刚开始还没有看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一定枯燥无味。不过,我看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不但不枯燥,而且还很有意思。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记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使馆的眼界和良心。无论是体例还是写作风格都影响着后代史书的撰写和编纂。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谨承家学,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笔直书的责任感,写作了伟大的《史记》,客观地记录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画面。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读后感: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背后的辛酸历史;讲了许多昏君、庸君、暴君昏庸和残暴;还讲了很多很多……《史记》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让我拥有了更多的历史知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