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苏东坡的《寒食帖》读书笔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2-2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苏东坡的《寒食帖》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林语堂先生评价:“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和气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内心喜爱一个品行低劣无耻的作家。”
    黄州是苏轼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苏轼的创作激情几乎达到了巅峰状态,这才有了《寒食帖》。黄州,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注定是一个千古留名之地。这里,有赤壁,有无数的文人骚客,更有苏东坡。
    1080年,苏轼因为当时的文字狱事件——“乌台诗案”入狱。在关押四个多月后,苏轼于除夕之夜被释放出狱。次日,他就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只身从陆路赶往黄州,而其家眷则随苏辙前往九江赴任。苏轼豁达的性格让他享受了黄州的静谧与孤独之美。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将因官场失意的心和日子填充起来。在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在这里,苏轼可以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梦中了了醉中醒”。他有时竹杖芒鞋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
    因言获罪,辗转尘泥,一般人恐怕要效老庄之出世了。但是,苏轼从庙堂之高转身入江湖之远,虽然是以一种激烈的方式完成的,但他以儒家入世之精神,合佛道清旷达观之襟怀,超世而入世,在赤壁之畔感受壁立千仞、凝视了千年刀兵的沧桑山峰,迎迓挟雄狮呼啸之势而来的江风,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寒食帖》落笔时,是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三年的谪守生活,苏轼觉得悠然之外倍感郁闷,一腔报国热情被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www.i1766.com而去,叫人无力可施。寒食前后,黄州江水高涨,阴雨绵绵。此时的苏轼在空荡的厨房里伤感不已,报国无门,故乡又远在千里之外,“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于是,苏轼用凝重、沉稳的行书写下这样的诗句: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两篇诗文在苏轼的诗词中独树一帜,看似与他素来旷达雄健、清风皓月的文豪形象格格不入,但正是这种特色让苏轼的诗词水准在世人心中上了一个台阶。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朴素的言语,运笔随性而变,表达出最深处的情怀:尽管“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但仍然惦记着“君门深九重”。在近乎绝望的处境中,苏轼游走在希望的边缘。诗出本心,其文亦然。书成后,苏轼本人自豪地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