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庄子》读书笔记好句摘抄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http://www.newdu.com 2018-02-2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庄子》读书笔记好句摘抄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读书笔记摘抄
    1.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2.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3.颜回曰:“毁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4.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5.瞻彼揆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
    6.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7.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8.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9.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
    10.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11.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12.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由况支离其德者乎!
    1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读后感心得体会
    本文为《庄子》第四篇,对比下来,前三篇多论述,主题宏大深刻,本篇却都是由对话引出,细致入微的去讲人间事,很具体,很实际。
    文章开头,由颜回与孔子的对话,庄子说出了人际关系处理的复杂性,并进而引申出“心斋”的概念,区别于祭祀之斋,心斋强调内心的心志专一,虚以待物,物来则来,物去则去,维道集虚。我们应顺应自然,去除成见,知道万事万物均有其“不得已”。
    接着,又是一段对话,公子高为自己即将出使齐国而担心,焦灼于“人道之患”和“阴阳之患”中,向孔子请教,孔子提出天下有两条大戒律,一个是命,另一个是义。命是自然规律,义是人为规矩,我们要向保全自己,就应该实事求是的去做事,不要人为违背,尤其提到言语对事物的影响,应该更为慎重。
    下面是颜阖和遽伯玉的对话,前者请教如何对待“不自知”的“恶人”?很具体的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后者回答说“形莫若就,心http://i1766.com莫若和”,过分的迁就不行,过分的抵抗也不行,过分迁就容易丧失自我,过分抵抗容易招惹灾祸,毕竟双方差异较大,螳臂当车,无济于事。应该顺其自然,就像饲养员对待老虎,老虎凶猛,就如恶人,但如果你懂得观察时机,顺势而为,老虎也会老老实实的臣服。
    紧接着,庄子用大树,残疾人和孔子的例子,颠覆了我们关于“有用”和“无用”的狭隘观点,我们不应该只以人的思维角度判断事物,通常我们会执着和追求“有用”,而不知“无用”才是“大用”。其实,有用和无用,只是事物的两面,当我们知道万物一体的时候,就应该了解,本没有“有用”和“无用”的区分,又哪里来的执着呢?
    人间多是非善恶,但我们又离不开人世间,怎样在人世间既能保留自己的本性,又能很好的为人处事,庄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心志专一,虚以待物,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