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数据分析做到精准扶持 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文化部门可以依据大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和精准决策,实现民族地区网络文艺的多样化管理和精准个性化生产消费服务,促进网络文艺的多样化与协调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化部门由此可以及时、自觉地根据数据图谱调整管理方式和手段,从而使文艺管理效果最优化。借助大数据技术,他们不仅可以提高预判能力,建设和完善预警机制,而且可以预判未来的发展走势,循序而动,充分满足文艺领域的各类即时性需求。在网络传播时代,时空隔膜不再不可克服,每一个个体之间都息息相关,形成了网络状的复杂多维关联,大数据思维正是契合了这种人际、物际的普遍关联状况,客观上要求一种信息和资源全面协同共享的新管理模式,关注个体差异又做到统筹兼顾,一览无余。借助大数据技术,文艺管理部门可以对少数民族文艺生态状况及时进行研判,做到精准扶持,及时采取倾斜政策扶持各种濒危艺术门类,确保网络文艺和其他各类文艺协调发展,维护文艺多样性,促进文艺生态良性发展。 大数据还有助于促成管理观念的变革,从以往重目标管理、结果管理而疏于过程监管转为重过程管理,有效地进行全程管理,强化细节管理。同时也要求管理者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习惯于借助大数据,依靠数据图谱和概率信息决策,用大数据指导管理工作。 了解消费需求进行个性化研究 大数据还有助于文化产业部门和网络文艺生产者更全面地看待文艺市场格局和市场行情,发现市场和生产消费过程中以往被遮蔽的深层次问题,了解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精准生产。借助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文化产业部门可以对民族地区网民比例,互联网普及率,少数民族传统作家与网络写手的数量、比例、年增长率、地区和行业分布、学历情况、创作动机等有充分了解,这有助于使产业决策、营销策略的制定有的放矢。 如有数据显示,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中老年受众主要依靠电视获取信息,而年轻受众则更多依靠手机。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状况,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文化产业机构可以多管齐下,扩充少数民族文艺生产消费传播的格局,使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实现互补互动。网络文艺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可以更全面、充分地了解到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作品的选题分布、流行趋势、创作收益及接受前景,以及传播差异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实行个性化生产和消费。 同样,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研究也可以开启以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支撑,借助数据概率图谱进行研判的新的研究路径。如同其他人文社科研究一样,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和文艺研究长期以来也一直存在着倚重经验和直觉,依靠逻辑演绎进行宏观论述的路径依赖。而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开拓出一片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研究的新天地,培植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研究新的生长点。具体说来,我们可以转变研究观念,更新研究方法,改变研究惯例,创新研究模式,丰富研究方案,改进研究策略,可以以基于大数据的实证分析、概率图谱表征、数据关联函数式生成、微观数据挖掘分析补充传统的宏观研究、思辨演绎,将进行数据关联统计分析、借助数据概率图谱进行研判与依靠经验、直感、思辨论证进行对比、映照,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实现优势互补。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少数民族文艺发展在实际操作层面还面临不少障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大数据处理和挖掘分析人才明显不足,尤其是缺乏既通晓少数民族文艺又具备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才。此外,借助大数据处理和挖掘分析进行少数民族文艺管理,客观上也需要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艺网站、行业协会、民间团体、网络文艺写手和艺人等通力合作,这一切都是我们当下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网络文艺发展研究”(16AA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