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国家的统一与国民的凝聚力,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交际,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那么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里,语言文字工作又关系到国家信息化进程和物质文明建设。据估计,80%的信息是由语言文字负载的,因此,对语言文字信息的处理水平标志着信息化的水平。 信息化是当前先进生产力的一个方面,国家从新世纪先进生产力的高度制定了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并且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教育部长陈至立在第四届“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上指出:“高科技的发展正在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距离,信息化浪潮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同时加深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语言文字工作必须面对现实和挑战,充分考虑国家信息化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间所形成的“数字鸿沟”、抢占“虚拟空间”的制高点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促进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有许多新的工作要做: 1.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与信息处理密切相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研制与发布,如适合于信息处理且能满足现代语言生活和社会方方面面需要的《规范字表》。计算机字库中常用字体的字形标准,计算机键盘输入和非键盘输入的语言文字编码的评测规范,计算机用的词语切分和词性标注规范等等。 2.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有关语言文字的立法工作和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运用法制手段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管理,来协调政府、研究单位、市场用户等方面的关系,保证信息处理领域高效、有序、健康地发展。 3.重点建设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基础性、全局性的工程,例如,平衡性强的海量语料库的深度加工与开发,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研究与应用,人机自动翻译系统,能够与汉文、英文、图片等混排的少数民族文字平台研制,各种相关的评测系统等。通过这些基础性、全局性工程的建设,来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获取知识产权。 科技与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涉及到语言学(包括文字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需由多学科联合攻关才能实现,需要培养大批的既通语言学,又通计算机科学和其相关学科的复合人才。语言文字的信息化需要规范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特别是随着信息处理向着大规模的真实文本的方向进发。随着计算机在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普及,对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每个人的工作、学习乃至日常生活都需要利用语言文字的信息技术和使用语言文字的信息产品。加强国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和人们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国家信息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作者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6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