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古谈今皆学问,辨声析韵总关情——听潘悟云先生“汉语上古音”讲座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8-02-05 今日语言学 张昂 参加讨论

    2017年11月20日至12月2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了“汉语上古音”系列讲座,著名汉语音韵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潘悟云先生主讲。北京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位师生每天都赶赴现场聆听,很多无法到场的师生也纷纷加入课下创建的“潘悟云教授上古音系列讲座研讨”微信群参与讨论,讲座结束时,该微信群内已有170余人。
    潘先生的讲演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既展现了音韵学缜密、富有逻辑性的魅力,也绽放出个人智慧的火花。现场座无虚席,听众们时而颌首沉思,时而会心一笑。课内课外、群里群外,潘先生所到之处,学术气氛十分浓郁,思想的碰撞频频闪现。
    
    下面为大家分享潘先生讲座的主要内容:
    潘先生在讲座一开始就谈到:“音韵学最有可能率先进入经验科学”,显示了潘先生对音韵学科满满的喜爱与自豪。“语音空间是多维空间,一个音变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结果”,潘先生用真时(real time)与视时(apparent time)这对概念,形象地展现了音变的复杂性。关于语言变异的产生,潘先生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为发音的原因,如协同发音、时间错配;一为感知的原因,如第二语言习得、强势语言的影响。就假设在经验科学中的意义,潘先生提出三个假设:切韵有基础音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中原地区,谐声时代),谐声规则的内部一致性;从上古到中古,汉语主体有承继性。
    普及完一些基本知识后,潘先生为我们介绍了中古音系统,分中古声母、中古韵母、开合、反切行为与反切规则、等、重纽、声调等问题,并引入历史语言学的观点,用漫画的形式,诙谐生动地讲授了历史层次中主体层次及其音变规则的相关问题。接着又讨论了谐声行为与谐声规则,提出“谐声系列”和“谐声类”两个重要概念,并以此为核心,对其谐声规则做了细致的说明。
    
    终于到了上古音的“正题”,潘先生先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汉藏比较、汉外对音、域外方音、拟声词、古文字等材料,着重讨论了六元音系统的构拟过程和等与上古韵母的关系,并提出“韵部类”的概念,即主元音相同、所带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韵部构成一个韵部类。潘先生特别指出“音韵学要走向世界”,故将前人的甲乙丙类韵部改为G类韵部、D类韵部、B类韵部、W类韵部,具体讨论宵药三分且不属于G类韵部、脂质真两分、歌月元三分、盍谈与缉侵各三分等小专题。同时,对原先体系做出了重要修订,即将非三等与三等语音区别的长短元音说改为咽化与否说
    继上古韵部之后,潘先生又介绍了自己对上古声母的最新研究,先讲解了复辅音与复杂辅音、主要音节与次要音节等一系列重要概念,又对上古不同类型的响音来源做了细致的说明,阐释了小舌塞音的相关问题,重点介绍了沙加尔的新观点。最后以从中古声母推上古声母的表格作为声母部分的总结,将上古至中古声母的对应关系和演变规律简明扼要呈现出来。
    最后,潘先生为我们讲授上古汉语韵尾与声调来源。基于开音节中元音变化快的语音规律,潘先生认为上古汉语存在开音节。以“上声之重稍似相合平声轻重,始重终轻呼之”之类的古文献记载,提出“上古上声是疏松化了的紧喉特征”的最新观点。另外,还详细解释了歌、微等部韵尾构拟-l而非-i的原因。
    
    本次系列讲座还在11月25日和12月2日两个周六分别组织了一次与讲座内容相关的讨论会。首都师范大学的洪波、黄树先、张富海、李子鹤等老师都参与了讨论,到场的同学们也纷纷向潘先生求教。讲座内容具有高度前沿性,讨论场面十分热烈,可谓是一场开拓眼界、鼓舞信心的学术盛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