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携《李尔王》《大鼻子情圣》进京参加“戏剧奥林匹克”以来,日本利贺铃木剧团的掌门人铃木忠志,为中国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日本当代戏剧的窗口。不过,由于这几年铃木忠志来华频繁,以及鲜有其他日本戏剧人效仿他的举措,国内观众对日本当代戏剧的认知有限,几乎将铃木忠志视为代名词。 事实上,与社会思潮变迁紧密相随的日本当代戏剧,差不多每隔十年便会迎来一次代际变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重建期间,戏剧界反叛明治维新时期传入日本的新剧的表达手法与理念,蜷川幸雄、寺山修司、铃木忠志等年轻戏剧人分别创建剧团,创排大量反现代化的地下戏剧,其鲜明特质之一是舞台上的身体语汇极具攻击和挑衅意味。其后,他们的美学风格各自渐趋成熟,成为日本剧坛大师级人物。 他们的后辈塚公平、野田秀树、三谷幸喜等创作者,作品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2015年曾带人形机器人版《变形记》来京演出的日本小剧场第三代代表之一平田织佐,一直提倡“戏剧口语化”和“安静剧场”,作品不像铃木忠志般站在国家角度,而着眼于普通个体的日常生活。日本戏剧脱离政治的趋势出现。 近期在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推动下亮相中间剧场的《三月的5天间》(图为剧照),是导演冈田利规的代表作。冈田利规1973年出生,是日本当下较重要的剧作家,他1997年创建的剧团名为chelfitsch,是由child(孩子)和selfish(自私)构成的自造词,指出日本现下的社会文化特征。 《三月的5天间》讲述2003年3月东京一对刚刚结识的男女,简短寒暄走进涩谷一家旅馆,关掉手机共度5天。第三天他们走上街头,看到反战游行队伍,得知伊拉克战争爆发,但没有任何触动,回到旅馆一切照常,电视依旧关闭。第五天清晨,他们AA制结账分手,自始至终不知对方姓名。关于战争,两人也有谈及,却将它视作平行时空中事不关己的远方之事。 2015年,该剧曾以剧本朗读的形式在北京上演。当时,该剧的日常生活视角以及口语化特征,留给观众怪诞有趣的观感。而此种观感的背后,是“师父”平田织佐对冈田利规创作的影响,同时也描绘出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人对社会的整体性疏离。他们对彼此漠不关心,亦对世界大事麻木无感。剧中人按照21世纪初日本年轻人无视语言规则的措辞展开对话,彼此面无表情,毫不在意对方能否跟上自己的语速,“好像是的”是被运用最多的词汇,等同于无效沟通的自说自话。 此次上演的新版《三月的5天间》,是冈田利规三年前北京之行后的再创作。因为在北京感受到东京已然缺失的“年轻”气息,他决定用7名20岁出头的演员重新排演该剧。他用悬在演员头顶的长方体封闭盒子和他们脚下交叉的斑马线,直观地道出日本年轻人与世界若即若离的关联。五颜六色的光亮照不进他们的内心,缺乏变动的日常也在束缚他们的脚步。演员在每场戏里都会在某个位置站定,之后一边说话一边做出形态不一的扭曲造型,以越来越快的频次单调地晃动身体。这样的肢体形式,与铃木忠志用强调“重心、呼吸与能量”三位一体的“铃木演员训练法”打造出的“身体造型美学”,具有天壤之别,而内里是不同代际的戏剧人创作思维的迥然有别。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外戏剧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三月的5天间》在演出结束收获观众“大开眼界”的盛赞。这说明,国内观众拥有非常开放的艺术心态,期待能够进一步带给他们新鲜审美观念与艺术趣味的佳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