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语言是五彩斑斓的。 展开一幅海图,你会看到普通地图上带有弧度的海上航线在这里变成了直线,那是采用了墨卡托投影的缘故;海图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显示着海洋的深度;海岸、港口、岛礁,甚至海面之下的暗礁、暗沙、沉船、海洋底质,都成了重要的信息,向航海者描述着安全航行抵达彼岸的路线。在海图上,比例尺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因为图上纬度一分弧的长度是固定的一海里。于是,海里、链成为航海者使用的独特的长度单位,并由此产生了“奇怪”的速度单位——节。 展开一幅大比例尺的军用地形图,一圈圈标注着高程数字的封闭等高线会告诉你这里地形起伏的程度;荒野中的小路、悬崖、村庄、渡口、水井,甚至可以作为明显地标的独立房屋、巨石、大树,一切与军队行动相关的信息在这里都显得尤为重要。绘制一幅精准的军用地图殊为不易。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每每外来者潜入中国境内绘制这样的地图,便意味着战争即将爆发。抗战初期的忻口会战中,日本人按照战前精细测绘的地图,越过地形险要、被守军认为难以使用重武器而疏于布防的铁甲岭,突然出现在守军背后,导致中国军队迅速溃败。战后,中方指挥者阎锡山感叹“对山西的地形还不如日本人熟悉”。而初创时期的人民军队,每次作战中含金量最高的战利品之一,就是对手使用的军用地图。 地图的语言又是不断进化的。 原始的地图是人类根据一些明显地面特征,如山川、河流的相对位置而绘制的。现代意义上的地图则是建立在精确的地理网格坐标和数学投影的基础上。随着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展,以及对地图不同的需求,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地图,像行政区划图、交通图、航海图、航空图等等。每一种地图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向人们传达着信息。随着人类活动空间向深海、太空的拓展,以及测绘技术的进步,地图的语言也在加速进化。今天,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绘制全新的三维数字地图,它所涵盖的空间从地心直到太空,它的位置表述已不再是传统二维地图上的经纬度,而是可以精确到分米量级的空间立体网格,位置的表述采用便于计算机读取和处理的二进制码。不久的将来,当这种全新的地图作为国家标准实施后,现有的各种地图都会被取代,地图的语言会第一次得到统一,甚至我们的家庭住址、工作场所的门牌号码上,也会出现一组二进制的数码。 ………… 大千世界,万事万象。要想洞明世间万事,从哪里下手呢?学会地图的语言吧,倾听地图的讲述吧。 不会太难的。看看中国国家地理“地图会说话”系列图书,它们会让你在愉悦的阅读中学会地图的语言。 (本文为“地图会说话”丛书总序,发表时有删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