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考古发掘成果 考古文物是比文献载录更重要的材料。该书在辨释中充分关注并利用考古发掘成果,使用较多的是农具、食器、乐器、车子、宫室等方面的词组,遍布全书各类,其使用广度和数量当为语言著作之最。作用有三:充实文化阐释、证义、补阙解义。例如,“动物类”第35组“弋(隿)·缴·矰”。此组经辨释后释道:“弋,弋射之称。缴,弋射时系于箭杆的细生丝线或细麻线。矰,系着缴线射鸟的短箭。弋射流行于西周至唐代;鸟群掠空,惊鸟或被命中,或兜缠缴线而坠。”此释根据:文献载录,四川汉代画像砖和百花潭战国铜壶上的《弋射》图,江苏姚庄出土弋射短箭和绕缴线的轴,实物与文献记载相合。此是文物证义。又如“杼”,所有词典都浑释为梭子,与“梭”无别。今“服饰类”第39组“梱·杼·梭”,不仅补出了作为原始梭子的“梱”,而且准确区别了二者:“杼,投纬、打纬合一的梭子。梭,专司投纬的今梭。”其中“杼”,文献中没有对它的描写和具体训义,主要根据江苏泗洪县曹庄出土汉画像石《慈母投杼图》中的汉代斜织机和两头尖扁平状、中有空的杼来考证。此是文物补阙解义。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