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追寻汉字发展的历史足迹(2)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锋 参加讨论

    在汉字传播和汉字系文字发展过程中,汉字传统的结构分析法并不能完全适用。因为汉字系文字的符号构成,不完全遵循汉字的“六书”原则。由此,作者提出了“原字”和“成字”概念。
    “原字”一词源于民族古文字学界对契丹小字的研究,全书把它引用到对汉字类型的分析中,其概念内涵比契丹小字原字有所扩大。书中提出,判断文字类型的依据应是文字的组成功能。所谓组成功能包括两方面:原字和组成形式。由此,汉字系统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笔画、原字、成字三级,笔画是汉字构形的基本单位;原字,相对于成字是偏旁;而成字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汉字单位。如“木”是原字,“林”、“森”则是成字。原字本身可能是成字,成字也可以充当构成新的成字的原字。“原字”比“偏旁”、“构件”、“字符”更加准确,同时也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可以应用于普通文字学领域。这是该书从汉字系民族文字研究着眼,反过来促进汉字及普通文字学理论思考的积极探索。
    日本假名即汉字假借字
    1900年,敦煌莫高窟中大量珍贵文献重见天日,其中的敦煌半字曲谱引起后人注意,相关研究陆续面世,但鲜有文字学角度的探讨。
    该书指出,汉字半字的发展与佛教东渐及梵文传播有密切关系。梵文字母有音无义,只有在拼写成句时才能音义俱足,为了区别,把前者称为半字,后者称为满字,半字有音无义,满字音、形、义皆备。要把表意汉字改造为纯标音的半字十分困难,关键在于汉字半字除了利用个别笔画极少的汉字外,基本上要另造一套新字,改造字形的办法不是传统省略部件的省文法,而是一种任意的裁割法,这样可以彻底破坏汉字的表意结构,切断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形成独立于汉字之外的标音字。
    历史上,汉字半字曾广泛应用于佛教典籍。全书以中日历史文化交流为背景,以敦煌曲谱和佛教禅宗文献为基本材料,梳理了梵汉文佛经、乐谱半字对文字的影响,以及汉字在日本传播的三个阶段,系统阐释了假名的发展历程,指出假名也来自中国,日本假名即汉字假借字。假名相对的概念是真名,即汉字本字。在文字性质上,平假名与片假名均属汉字半字,只是字体不同,楷体的片假名从中国引进,而草体的平假名很可能是日本自创。
    汉字及其衍生出的文字家族,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但对于汉字传播及其文字家族发展的科学研究,现在才刚刚开始。欣闻商务印书馆即将推出《汉字传播史》新版,廖廖数言,以示庆贺。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