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汉字文化圈(特别是印欧语系国家)的汉语初学者在学习汉字时是非常认真、非常注重细节的。例如:“上、下、木”等字的各笔画之间是否有空隙,横画和竖画的长度是多少,他们都会问得清清楚楚。初学汉语时字体上哪怕改变一点点,比如由楷书改为宋体或黑体字,他们可能都不认得,更不用说其他字体了。字号方面则更应该多用相对大号的字,以利于学习。教学时一定要将这些细节考虑进去,以更能满足初学者需要。 以往的研究中都较为关注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习得情况,普遍认为汉字文化圈(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具有汉字学习的优势。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学生在汉字习得过程中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一样,从零起点到初级、中高级阶段,也都存在着书写错别字、对字义理解错误的现象。虽然汉字文化圈国家的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汉字或汉字成分,但无论是在形体和意义还是在声、韵、调上都同汉语中的汉字存在很大的区别。同形字和同义词可产生正迁移,而异形字和同形异义词则可产生负迁移,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造成学习困难。如:韩语中“药水”指矿泉水,“阶段”指阶梯;日语中,“汽车”指火车,“勉强”指学习。这类词与汉语词形相同而意义不同,在目的语和母语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容易形成相互干扰。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受语际干扰的程度比,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有些方面甚至更为突出。因此,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应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利用正迁移,防止负迁移。一方面突出母语和目的语在汉字形、音、义上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突出同中有异和不同之处,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切合,以利于提高汉语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