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你对语文有多重视?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 菲 参加讨论

    
     
    日前,少儿培训领域的知名品牌之一——盖伦国际教育集团的培训部在中国一家接一家地悄然开张,盖伦为什么选择在此时大力扩张?其北京连锁总部执行总裁田凯源揭开了谜底:“我们要借中、高考语文改革的‘势’。”原来,伴随着中、高考语文改革细则的出台,以市场为导向的民办教育机构最先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英语培训曾领风骚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的小学生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主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增多,英语的地位直线上升,学校开设英语课的时间也从中学提前到小学四年级、再提前到小学三年级,进而提前到现在的小学一年级。社会上更有一些幼儿园,打着双语教育的牌子招生,把英语学习时间提到了学龄前。由于不少重点中小学招生时都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要求,所以,社会上的英语培训火爆程度持续。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各类正规的、不正规的众多英语级别考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英语培训机构数量达5万多家,英语培训市场的规模约为300亿元。英语培训、IT培训、少儿教育成为我国培训教育业的三大支柱。
    兆颉是北京市中关村三小的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妈妈给他报了个英语培训班。记者问他妈妈:“不是学校里有英语课吗?”他妈妈回答说:“学校教得浅,就怕小升初时考得深,等到时候再补根本来不及。”她还介绍说,现在她儿子所在的班里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在校外培训机构学着英语呢。她的一个朋友从生孩子之时就计划着将来让孩子出国留学。为此,这位朋友花费不菲的价格把孩子送进一家双语幼儿园,进而进入双语学校,同时每周还以每小时300元的高价请了个外教,一对一地教孩子英语口语。而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汉字还没认识几个,倒是英语先于中文进入了孩子的知识体系中。
    语文改革适应时代
    中文是我们的母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文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2014年11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具体规定小学1—2年级将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提出,中、高考语文试卷将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北京语言大学郭之恩老师说,一种语言的背后蕴藏着一种文明,即看待世界的方式、基本的价值观。中、高考改革以“指挥棒”的方式引导社会对传统文化和汉语言的重视。中国进入到重拾自信的时期。中、高考改革凸显语文重要性,折射出文化自信。
    赢语文者赢高考
    随着语文改革方案的明确出台,有人提出“赢语文者赢高考”的口号,因此,老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培训机构都有所动作。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王蕾老师说,虽然广东省的语文改革方案还未出台,但预计语文会在各科功课中增加比重,语文老师已经感受到压力。
    夏先生是一家电子工厂的经理,女儿正上初二。他说,女儿现在在校外补习英语,今后要督促孩子加强语文学习。他不打算给孩子报语文培训班,但会给孩子挑选一些书籍,比如人物传记、经典文学作品等,让孩子平时多读书、多积累。
    有关专家十分认同夏先生的观点,指出,语文是慢工,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扩大阅读,厚积薄发。家长要把目光放长远,避免功利化的教育观,要把语文学习看做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应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不论现在孩子处于哪个年级,都需要尽快调整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从小开始面对新的中考、高考的要求,夯实基础、广泛接触知识领域,避免在高中之后难以应对新时代的语文学习要求。语文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进行积累的学科,在考试形式进行大变革的今天,考题的灵活度、难度、广度大大提升。因此,真正练好“内功”,才是获得高分的唯一秘诀。比如,对于古诗词、古文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就要从小抓起,让孩子熟读和背诵。因为只有中英文并重,才能文理兼达,学贯中西,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