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本是颐养天年的年龄,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戴庆厦仍像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扎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居住区进行田野调查。初冬时节,戴庆厦调查归来,记者对其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60余载的学术历程进行了采访。 论成绩:田野调查是不二法宝 致力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尤其是濒危语言研究,学者必须深入基层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方能有所收获。戴庆厦先后多次到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和邻近国家进行语言田野调查,收集到20多种前人尚未记录的语言或方言材料,为语言学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语料。 “在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调查时,我广泛接触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并深刻认识到,语言工作者必须诚心帮助少数民族解决他们的语言文字问题。”戴庆厦告诉记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通过调查研究,撰写了多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以及双语教育等方面的论文。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语言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应当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 戴庆厦告诉记者,中国语言学要发展,必须大力开展语言田野调查,获取新鲜的、真实的、有价值的语料。“只有通过田野调查,我们才能获得真知识与真本领。也只有通过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接触,才能和群众建立感情、认识社会,并知道该如何服务社会。”戴庆厦说,田野调查能为我国理论语言学发展提供坚实的语料基础,否则我们的认识不过是建立在不可靠的沙滩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