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整理、分析和探讨本维尼斯特关于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关系的论述。本维尼斯特认为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两者拥有不同的“表意机制”:日常语言以词语意指思想,但是在诗歌语言中,词语被作为材料,通过独特的组织形式形成图像,以示意情感。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乃是本维尼斯特构建其“元语义学”的一种尝试。 【作者】龚兆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北京100871 【期刊】《当代修辞学》 2016年第6期 【关 键 词】本维尼斯特 诗歌语言 日常语言 图像 示意 波德莱尔 元语义学 一、本维尼斯特研究诗歌语言的手稿:《波德莱尔》 作为“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语言学家”(托多洛夫语)①,本维尼斯特很早就确立了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法领域的殿堂级地位,不仅年仅35岁时便继承了梅耶的衣钵,成为法兰西学院语言学教授;而且著作等身,其所著《印欧语名词构成起源》及《印欧语体制机构词汇》已成为印欧语比较语法领域公认的经典。在普通语言学领域,本维尼斯特也建树颇巨。他对陈述的论述,对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关于符义和语义的区分,开一代之风气,可以说改变了当时语言学研究的面貌,推动了语言学研究从语言系统研究到话语研究的转向。他所开创的陈述语言学,经居里·奥利(Antoine Culioli)等人的发展,已成为今天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符号学领域,作为国际符号学协会(Association Intemationale de )的第一任主席,本维尼斯特的地位和影响早已被公认,尤其其《语言符号学》一文更是语言符号学甚至一般符号学研究所必须参照的经典。除了语言学与符号学之外,本维尼斯特的影响亦旁及精神分析、人类学、文学批评乃至电影理论等多个领域,法国现当代许多重要的理论家如罗兰·巴特、托多洛夫、热奈特、克里斯蒂娃、梅肖·尼克(Henri Meschonnic)、高概(Jean—Claude Coquet)等人无不从其思想中获得启发。可以说,在二十世纪法国语言学家中,论影响之广,除本维尼斯特,当可不作第二人想。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本维尼斯特去世后还留下大量笔记和手稿。它们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部尘封数十年后,近几年被陆续整理出版,并迅速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成为近年法国学界一大热点。其中,以探讨诗歌语言、题名为《波德莱尔》的笔记最受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