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马献忠)6月28—29日,第十一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围绕语言符号学、汉字和中国符号学、符号与传媒、文艺符号学等主题,来自8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符号学虽起源于欧美,但其思想在中国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20世纪后期符号学进入我国后,迅速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诞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本土化研究成果,比如对汉字、命名、传统礼仪、中国建筑、服饰的研究,与西方的研究成果相比,已有突破性进展。”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铭玉表示,我国符号学的繁荣发展首先体现在符号学本土化方面。 符号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如果仅就符号学研究符号学,则难以体现出该学科的优势。要想使符号学有更大发展,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符号学研究聚集了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有学术分歧一点也不奇怪,这恰恰是这一学科的发展动力所在。”与会专家认为,与其他单科性学术会议不同,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旨在促进语言学、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应鼓励不同声音,整合研究力量,坚持以多元化发展导向推进符号学本土化研究,促进中国符号学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