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里,《俄罗斯的亚洲战略》新书首发式正在举行。 “中国和俄罗斯有一百万个理由永远在一起,但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可以分开。”书的作者,刚刚过完80岁生日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中友协主席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用流利的汉语发表着他对中俄两国关系的看法。 对于北京社科书店总经理黄德志来说,眼前这位和善的俄罗斯老人并不陌生。近些年,季塔连科每到北京,都会去她的社科书店看书、买书,了解中国学界的最新动态。可这是黄德志第一次知道,季塔连科与中国有着半个多世纪的不解情缘。 坐上火车去北京 1957年2月,作为第一批苏联留学生,季塔连科踏上了莫斯科开往北京的列车。这个出生在西伯利亚偏远乡村的青年,中学时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被古老的中国文化、哲学深深吸引,俄译本的《论语》《孟子》《墨子》早就烂熟于心。1953年升入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后,他又开始学习汉语。 季塔连科此行的目的地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北大的两年间,他跟随冯友兰学汉语,跟随任继愈学辩证法,还扛起锄头、镐头,挑上扁担,与北大哲学系师生一起到北京郊区参加劳动。 “劳动之余,季塔连科还坐在农村的炕头上与冯友兰探讨共产主义什么时候到来。”齐齐哈尔大学教授李延龄是《俄罗斯的亚洲战略》一书的中文翻译,也是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与季塔连科有着多年的交往。他说:“当季塔连科一手拎着一土篮农民赠送的地瓜,一手拎着一土篮农民赠送的花生,回到北京大学的时候,他对中国无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两年后,为了与新婚妻子团聚,季塔连科转学来到了上海的复旦大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外国留学生。在复旦大学,季塔连科聆听了许多名家的课,辅导他中国哲学史的是与季塔连科年纪相仿的潘富恩。 多年之后,潘富恩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我每周四次到季塔连科家讲授中国哲学原著。他非常用功、刻苦,夜以继日地攻读古汉语,读得两耳发聋,最后连说话也常常"之乎者也"了起来。他毕业论文选定以《墨子思想研究》为题,我就根据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来解读。整整花了两年半时间辅导他,直至他的《墨子思想研究》论文答辩结束为止。” 如今,在复旦大学知名留学生校友名单中,位居第一的就是季塔连科。 196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季塔连科先后在苏联驻沪总领事馆、苏联驻华大使馆从事外交工作,1965年后的20年时间里,季塔连科回到莫斯科一直担任苏共中央中国与远东问题首席顾问。1989年,季塔连科已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所长,持续至今。 季塔连科说,在中国“文革”期间,虽然他已回到莫斯科工作,但按照当时苏联政府的要求,他每年都会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的政治氛围,寻找改善两国关系的契机。在苏联,季塔连科为介绍中国文化而积极奔走,1970年到1971年,他主持出版了两卷本的《中国古代哲学》,详细介绍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等古代哲学家,而当时在中国已难觅踪影的老舍、赵树理、茅盾等现代作家的著作也在季塔连科和苏中友协的帮助下在苏联出版了。 一家子汉学家 《俄罗斯的亚洲战略》收入了中国翻译家、画家高莽的一幅画作:季塔连科面带微笑,捧着一本书 —中国,他背后雄伟的长城绵延不绝。既熟悉历史上那个古老的中国,也了解当下这个现实的中国,在今天的俄罗斯,像季塔连科这样能读懂、读透中国这部大书的学者,大概绝无仅有。 1994年,在季塔连科的领导下,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哲学百科辞典》出版。这部书收录了中国哲学和文化术语、哲学文本、哲学流派、中国思想家以及研究中国精神传统的中西俄三方学者的相关词条1500余个,在西方汉学界独树一帜。而这部书的编纂出版,让远东研究所的学者们有条件开展下一项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多卷本、跨学科的巨著《中国精神文化大百科全书》。俄罗斯学者将其称为“俄国汉学的一面镜子”,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罗曼诺夫说:“这部俄文版《中国精神文化大百科全书》试图综合描述从古至今的中国文明,展现其独特性、内在完整性及丰富多样性。它兼学术性与教育性于一体,能够满足更多读者对中国文化日益增长的兴趣。该书并不是将中国文化展现为一种过时的"博物院古董",而是呈现了中国文化动态发展的现实状况。”这正是季塔连科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作为中俄民间外交界的重要人士,季塔连科是俄罗斯“向东看”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他的一些理论、建议已经或正在影响俄罗斯高层的决策。 在《俄罗斯的亚洲战略》一书中,季塔连科为俄罗斯读者描绘了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他特别指出,随着太平洋时代的来临,加速提升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水平,将是一项决定俄罗斯未来命运的重要措施。 “《俄罗斯的亚洲战略》贯穿始终的思想只有一个—俄罗斯和中国只有永远做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永远站在一起,才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季塔连科认为,中俄两国要反思中苏二十多年纷争对峙的历史教训,按照两国领导人确立的战略规划,共同解决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各种危机。 季塔连科的演讲结束了,人人纷纷涌到他的身旁,争着与这位慈祥的俄罗斯朋友交谈、合影。黄德志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了季塔连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的近著《哲林漫步》。 季塔连科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对中国的感情:“我本人生活中最幸福的事情都发生在中国。我在这里找到了爱情,在这里结婚,在这里生了儿子。我的儿子成了汉学家,他的女儿也是汉学家。”季塔连科说,孙女如今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希望他们将来也能成为汉学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