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在中国发现世界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文艺报 徐勇 参加讨论

    叙事时间问题,是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指标,其复杂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文学现代性的发展程度。中国文学往往被诟病不已,很多就与其作品对时间意识的不够重视有一定的关联。
    时间意识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它涉及的是一系列的问题,技巧和结构的层面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这其实提出了文学影响的方式方法和层次的问题。文学的影响如果仅仅停留在句式或技巧上,这样的影响就只是单方面的,浅层次的,中国文学就永远只能单方面的走向世界了,而不是在中国发现世界文学。相反,时间意识的层面则是一个深层次的,而恰恰是这个层面,才可能在文学的影响间建立其相互的关系。
    今天,当我们谈各国文学间的交流与影响,及其世界文学的话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从句式或结构,及其题材主题上谈论相互间的影响,而应从更深层次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各国文学间的彼此交流和沟通,否则就只能是单方面的,或“影响的焦虑”。要想走出这种“影响的焦虑”和“民族国家寓言”的怪圈,就必须在时间意识上和空间意识上建立真正的对等对话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发现世界文学,而不仅仅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
    一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两个经典段落对中国作家影响深巨且极具代表性。一个是《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另一个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
    对于前一个例子,其影响中国作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句式、技巧的模仿上,一种是时间意识上。后一个例子影响中国作家的则主要是前一种情况,即句式的模仿上。应该说,句式技巧的模仿,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这是世界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最初的层面。这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二分法时代借鉴世界文学的主要路径。这是技巧层面的模仿,在1980年代曾很流行。现代主义在彼时就是以这种方式被“合法”地接受的。这一模仿,在今天仍很普遍,比如说吕新的《上弦月》(2016)之借鉴略萨的《酒吧长谈》就很明显。这样一种模仿,虽立竿见影很有效果,但其实与中国的经验(文学传统、阅读接受等等方面)之间,存在一个如何对接的问题,以及阅读接受上的适应的问题。
    相对而言,时间意识的影响则是更深层次的了。在上述引用的那个句式里,“多年以后”、“回想起”“那个遥远的下午”,三个时间点以一种互相包含和彼此重叠的方式并置一起,使得时间问题作为一个议题被凸显出来,而在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时间往往隐而不彰,并不构成叙事上的重要议题。陈平原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曾专章谈到叙事时间的问题,在他看来,“故事时间”向“情节时间”的转化,是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重要标志。可见,叙事时间问题,是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指标,其复杂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文学现代性的发展程度。中国文学往往被诟病不已,很多就与其作品对时间意识的不够重视有一定的关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