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天籁”解(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光明日报 王锺陵 参加讨论

    
    三
    对于“天籁”的含义及其在《齐物论》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还需要通观《齐物论》第一段行文的意脉来加以理解。
    从《齐物论》开头到“吾独且奈何哉”为本篇第一段。全段从“丧我”高境写起,接写三籁、人态,再推求真宰、真君,最后结出成心,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大段的目的,就是引出“成心”。这一段的内容可以区别划分为两组意群:一是地籁与天籁,一是人态及人的生命旅程与成心。显然,前者是比况后者的。贯穿于两组意群的关系是受动与使动的关系。在每一组意群中,前者是受动,而后者是使动。作者的思路便是沿着从受动出发寻找其使动而展开的。由此,便易于给人以本篇承认有一个物态的主宰者的看法,加之下文又多说及“道”,于是论者们认为本篇之谓“道”乃本体之谓也。这其实是不对的。上文已说,因为气由息成,故主宰即有而乃在其自身也。天籁者乃表现于或存在于人籁与地籁之中也。怒者乃在自身,此“咸其自取”意也。人态种种亦是“咸其自取”的,不过,这种自取绝非完全由其自我主动选取,它是由成心决定的。所谓成心,乃一成形即形成的心性,而成心对于人来说,又是“不忘以待尽”的。所以人一生的行为、整个社会上的是是非非,都是由成心决定的。然而成心又各在其本身,由此所谓主宰者亦即自己,没有什么外在的主宰者。这同天籁与地籁、人籁的关系是一样的。三籁对于人态与成心的比况,正是必须把握到这一层意义上,才算是有了透彻的了解。许多《庄》学家之所以以主宰之意释“真宰”“真君”,就是未能认识到文章中的这种内在意脉。
    还有一点应该说到的是,开篇子綦所说的“吾丧我”者,乃丧其成心也。形如槁木者,是忘其成形也;心如死灰者,是死其成心也。成心之不能易中,是说的一般人,而子綦乃是庄子所设定的理想人格,如同《逍遥遊》中的至人,能够丧其成心,正是至人之为至人也。换句话说,庄子正是设定了这样一个理想人格,作为下文纷纭人态的对照和超脱于浮世人生的途径的。由此我们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种冰冷以至显示了一种麻木意味的句子中,正是读出了一种救世的热忱。
    明白了“吾丧我”就是丧其成心,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本篇总的结构安排了,一个难以理解却具有关键性意义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为什么子綦接着“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而后,即曰“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也就是说,“吾丧我”与三籁之间有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现在我们可以明白这是为了通过三籁的比况而于人态中引出“成心”来。因此,表面上的跳脱,实际上正是运笔大开大阖的体现,表面上的断裂,其深层却有着紧密的内在意脉。从全篇来看,文章不仅写得大气磅礴,而且还写得摇曳多姿,作为全段主脑的“成心”二字,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成心”通过层层铺写引出,则“成心”的危害就昭然了,从而论证了开篇“吾丧我”,亦即丧其成心的必要性。全段的此种首尾呼应,显示了一种长龙摆尾式的阵势。
    (作者:王锺陵,系苏州大学东吴国学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