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湖畔寻思录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文汇报 唐小兵 参加讨论

    在波士顿的秋日,我终于来到了瓦尔登湖畔。这是自20年前就开始沉淀在内心的一座湖,因为美国作家梭罗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而在中国享有盛誉,我想但凡对文学和自然的生活有兴趣的中国读者,都曾经借由这本书而试图了解和探索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摆脱现代科技理性和城市生活主宰个体灵性的渴望,回归自然与重新审视自我生命的自觉,以及一种类似于米兰·昆德拉所言的“生活在别处”的乌托邦想象。因此,这座湖就几乎成了每一个到达波士顿的中国文艺分子的朝圣之地,甚至其在中国的知名度还远远超过在美国的知名度。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四季素描里曾经这样描摹秋日:
    秋天里,在这样一个晴朗的天气中,充分地享受了太阳的温暖,在这样的高处坐在一个树桩上,湖的全景尽收眼底,细看那圆圆的水涡,那些圆涡一刻不停地刻印在天空和树木的倒影中间的水面上,要不是有这些水涡,水面是看不到的。在这样广大的一片水面上,并没有一点儿扰动,就有一点儿,也立刻柔和地复归于平静而消失了,好像在水边装一瓶子水,那些颤栗的水波流回到岸边之后,立刻又平滑了。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从分辨。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平和啊!人类的工作又像在春天里一样的发光了。是啊,每一树叶、桠枝、石子和蜘蛛网在下午茶时又在发光,跟它们在春天的早晨承露以后一样。每一支划桨的或每一只虫子的动作都能发出一道闪光来,而一声桨响,又能引出何等甜蜜的回音来啊!在这样的一天里,九月或十月,瓦尔登是森林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镜,它四面用石子镶边,我看它们是珍贵而稀世的。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躺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同时又这样大。秋水长天。……这一面明镜,石子敲不碎它,它的水银永远擦不掉,它的外表的装饰,大自然经常地在那里弥补;没有风暴,没有尘垢,能使它常新的表面黯淡无光;———这一面镜子,如果有任何不洁落在它面上,马上就沉淀,太阳的雾意的刷子常在拂拭它,———这是光的拭尘布,———呵气在上,也留不下形迹,成了云就从水面飘浮到高高的空中,却又立刻把它反映在它的胸怀中了。空中的精灵也都逃不过这一片大水。它经常地从上空接受新的生命和新的动作。湖是大地和天空之间的媒介物。
    可当我站在湖边,却略有一丝惆怅和失望,这看上去貌似是一座平淡无奇的湖,面积不大,湖水也不是梭罗所描述的那样深蓝和清澈,湖畔的树木错落生长,因气候变暖尚未变色,仍旧弥漫着一种青翠而非鹅黄。湖水在一些游泳爱好者的搅动下显得略有一些浑浊。入口处是一百七十多年前梭罗自建房屋的仿制版,内有梭罗的塑像,而其真正的住处也只留下了一些遗迹,以石块环绕曾经的地基并配以文字说明。梭罗去世后也没有安葬在湖畔。这些都让来此凭吊的人略有一丝惘然,让渴望与梭罗相遇的人,只能在一些聊胜于无的景象中想象1845至1847年曾经在此隐居的梭罗的日常生活世界,一个从哈佛毕业的青年接受知名作家爱默生的资助,在湖畔筑就一座只属于自己的小木屋来遮风挡雨,回归最真实自然的心灵生活。这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