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伊万里,海上瓷路几万里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深圳晚报 梁二平 参加讨论


    
    鲁本斯素描画,画中人据说是安东尼奥·高丽。
    
    有田烧仿制景德镇产的“克拉克瓷”,日本称之为“芙蓉手”。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宋代建窑“油滴天目”。据说是丰臣秀吉养子丰臣秀次用过的茶碗。
    
    五彩牡丹椿纹八角瓶,有田烧。江户时代17世纪后期。
    几年前,辽宁省博物馆主办过一次《百年远航——江户名瓷伊万里展》,进入这个展览最头痛的是命名的迷宫:“萨摩烧”、“九谷烧”,“有田烧”……这一串“烧”,在日文中是陶瓷的意思,而“萨摩”即鹿儿岛萨摩番,“九谷”即石川县加贺国江沼郡的九谷村,“有田”即九州佐贺县有田町……还有以工匠名字命名的“柿右卫门”,它是“有田烧”系列的家族品牌。此时,“伊万里”反倒不见了,那么“伊万里”又做何解呢?
    “高丽茶碗”与“日本瓷祖”
    日本瓷器是战火中“烧”出来的,即他们的“战国时代”。
    一统天下的织田信长,在1582年明智光秀的“本能寺叛乱”中死去。原本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寺院,因此出名,几经火灾仍被复建为一个祭祀信长的名寺和景点。不过,在京都,我看到更多的战国符号是丰臣秀吉的三叶家纹。丰臣在织田家臣内斗中胜出后,在九州佐贺县的唐津修了一座城——名护屋。在旧城遗址博物馆里,我领略了丰臣秀吉当年的野心与狂妄。主展厅门口的丰臣秀吉木塑像,身后是一幅地图:唐津是日本南部前往中国和朝鲜的重要港口,对面朝鲜半岛西岸也有一个“唐津”,中、日、朝三国的关系,可见一斑。
    中国南宋时,日本高僧荣西,从九州博多入大宋学禅,后带中国茶种和圆悟禅师的“茶禅一味”墨宝回国,后世尊他为日本“茶祖”。大宋的青瓷茶碗、天目茶碗等上等茶具,也随着饮茶在日本流行,成为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我和深圳大学海洋艺术中心的张岩鑫博士在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考察时,看到的宋代“油滴天目”,据说是丰臣秀吉养子丰臣秀次用过的茶碗。顺便说一句,丰臣秀吉之后的德川家族,也收藏一个“油滴天目”,传至今天。
    丰臣秀吉的老主子织田信长,一辈子就干两件事:一是征服天下;二是收罗茶具(他搜来的“油滴天目”,后来毁于“本能寺叛乱”)。丰臣秀吉继承了老主子的爱好,也承继织田信长的茶头,即后来的“茶道之父”千利休,他们私交颇深,联手办了北野天满宫大茶会(后来,又赐死千利休)。上行下效,一统天下后,武士进城安家,在相对太平的日子里,武士之间流行起饮茶文化。在唐津,当年武士饮茶的埋门馆,现仍是一个茶道馆。
    但大宋的瓷器,当时只有“关白”这样高级别的人物才能享用,一般贵族等而次之的享用近邻的“高丽茶碗”。日本对“高丽茶碗”的兴趣,爱“瓷”及屋地发起了又一轮对朝鲜的“喜爱”。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日本出兵,攻占朝鲜。
    当然,丰臣秀吉不是为了“高丽茶碗”发动战争,但日本侵占朝鲜和败退回国时,从朝鲜掳回大量劳力当做奴隶。据韩国高丽大学崔官教授(著有《壬辰倭乱:四百年前的朝鲜战争》)考证:倭乱之后,日本诸侯和葡萄牙商人在长崎进行了大规模奴隶买卖。《佛罗伦萨商人弗朗西斯科·卡莱蒂(Francesco Carletti)1594-1606旅行记》中提到,当年用五两银子,买了五个朝鲜奴隶,四个在印度放走了,一个带回了意大利。返到欧洲的朝鲜人中,唯有安东尼奥·高丽(Antonio Corea)留下了身影,鲁本斯的“穿朝鲜服的男子”素描画,画中人据说是安东尼奥·高丽。
    研究瓷器史的学者也将这场战争称为“陶器之战”。因为日本从朝鲜带回的最大战利品是千余朝鲜陶瓷工匠——恰是1598年被佐贺藩藩主锅岛直茂从朝鲜掳到日本的陶瓷瓷工匠李参平(朝鲜忠清南道金江人),在佐贺的有田町发现了优良瓷石,并在1616年成功烧制出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件白瓷器,他也因此被尊称为“日本瓷祖”,至今在日本窑场被供奉。
    “伊万里”与“海上瓷路”
    其实,李参平等朝鲜陶瓷工匠被抓到日本之前,日本也曾有过各种著名的“烧”。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日本瓷器厅里,一进门便可看到8世纪日本烧制的“奈良三彩壶”和“绿釉手执瓶”。不过,这些宝物在日本文献中虽然被称为“瓷”,但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而属于低温彩釉陶。
    佐贺诞生的“有田烧”,最具代表性的是酒井田喜三卫门的“柿右卫门”赤绘。初代“柿右卫门”由来说法不一。有说,因作品使用了柿色,而获“柿右卫门”之称;另说,因为用瓷盘装柿子献给藩主,获赐“柿右卫门”之号。赤绘技术据说是从长崎海商那里得到的。即在陶瓷之器面上,涂以釉药,烧至摄氏千度以上,产生柔和的白色“浊手”后,再以各种颜色之釉,绘于器面,再改用低温烧之,产生赤绘之瓷。“柿右卫门”除了赤色之外,还使用绿、黄、紫、青之色釉,亦有用金银者,称“锦手”或“金襕手”。这种诞生于1644年的赤绘,后来成为“有田烧”的标志。初代“柿右卫门”的作品,如今只能在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这样的博物馆中才能见到,如眼前这两件“赤绘草花纹瓶”、“五彩牡丹椿纹八角瓶”。
    当年“有田烧”红火时,不止一个窑,佐贺有一系列这样的窑,其中“锅岛烧”更是独树一帜。这个以锅岛藩名为窑名的瓷器作坊,创建于1628年,是锅岛藩的专用窑,产品除自用外,也是给将军的贡品和诸侯馈赠之物。中国人愿意称它为日本的“官窑”。这里的产品中以仿中国青花瓷最为突出。
    “有田烧”不仅结束了日本瓷器完全依赖从中国和朝鲜进口的时代,同时,也开创了日本瓷器出口的时代。当年“锅岛烧”特别爱模仿中国外销瓷的“芙蓉手”(明晚期分格开光青花盘,因盘边分格很像芙蓉花瓣而得此名),不仅样式像中国青花,一些产品还题“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的号款和中国的“富贵长春”等吉祥款,冒充中国瓷器出口欧洲。
    1644年佐贺烧出赤绘“有田烧”时,正是明清更替之际,华夏战乱与海禁,使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将采购瓷器的港口从中国移到日本,“有田烧”纯白瓷器加上华彩镶金,缤纷的视觉优势,受到欧洲王公贵族的热烈喜爱。据记载,165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次购买的“有田烧”竟达五万六千件之多。日本瓷器借此机会进入并占领了欧洲市场,百年之间,在欧洲销售数量达几百万件。因为,当年的“有田烧”都是从佐贺县西部的伊万里港销至外国和日本各地,这里运出的瓷器有了“伊万里”这样的统称。
    “有田烧”与“柿右卫门”十八代
    瓷器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不留神就被别人“再发明”,再利用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清收复台湾,随后海禁解除,开放闽、粤、江、浙四海关。中国商人这才发现“伊万里”已占领了欧洲市场,西洋商人不仅不再从中国进口瓷器,德国的迈森、荷兰的代尔夫特等陶瓷作坊转而模仿“伊万里”创造本土瓷器。
    1977年“有田烧”被日本政府定为“传统工艺品”。其后,将柿右卫门陶瓷技术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神奇的是“柿右卫门”不仅字号在,传人也在,如今已传至十八代。2016年,大英博物馆举行了“日本制造:柿右卫门与400年瓷器史”。从山寨到贵族,“伊万里”以工匠精神完成了日本瓷器的华丽转身。
    我从日本考察回来,刚好老友潘喜良乔迁,我送了他一套“伊万里”瓷器。这位大画家不以为然。显然,他和很多国人一样,不懂这种名贵瓷器。不过,话说回来,一同考察的深圳大学海洋艺术中心张岩鑫博士就不看好“伊万里”,他认为,这些东西看上去与中国名窑风格相近,但总觉得有一股别扭劲,或许,它们缺少的是一种说不出的精致与纯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