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踵事增华 自成一派——郑张尚芳与《上古音系》(第二版)

http://www.newdu.com 2018-01-0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郑伟 参加讨论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音韵学,若按研究对象的时代早晚来排序,大致可分为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四类。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的近代北方音研究为北音学,以晚唐北宋以后《韵镜》《四声等子》为代表的韵图研究为等韵学,以《切韵》《广韵》等韵书为代表的中古音研究为今音学,以《诗经》《楚辞》押韵及谐声字为代表的上古音研究为古音学。上古音研究始自南宋的吴棫、郑庠,元明两代为沉寂期,至明末,陈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王力先生评价陈氏论著时说:“不受唐韵的束缚,打破唐韵的界限,反对叶音之说,才成为清代古音学的前奏。”以乾嘉学派为中心的古音学,是清代学术繁盛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其间有卓越贡献的学者至少包括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等。清末民初的章太炎、黄侃则为殿军,同样也有引人注目的成绩。
    步武前贤 旁征博引
    随着西方现代学术理念的传入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的影响,上古音研究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历史比较、结构主义等科学研究方法被运用于其中。高本汉、钢和泰、李方桂、赵元任、钱玄同、曾运乾、王静如、汪荣宝、胡适、傅斯年、陈梦家、陈独秀、陈寅恪等中外学者,或专研语言文字,或以文史研究见长,都积极关心或参与了上古音的讨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在上古音研究领域的重要论著,只有王力《汉语史稿》(上册)。到了70年代,李方桂《上古音研究》承前启后,代表了当时该领域最高水平。80年代以后,国内以郑张尚芳、龚煌城、丁邦新等为代表,海外则以许思莱、包拟古、斯塔罗斯金、白一平等为代表,将上古音研究提升至新的学术高度。
    郑张尚芳的汉语上古音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专著《上古音系》被誉为近30年来国内上古音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之后,该书第二版的发行,更是提出对上古音的若干新见解。
    第二版《上古音系》继承了清儒以后古音学家的诸多研究成果,并有所扬弃。仅以声母为例,如肯定了黄侃的十九母“古本声”说,以及知组源于端组、庄组源于精组的看法;吸收了蒲立本、李方桂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参考了许思莱、雅洪托夫、包拟古、梅祖麟等的意见,提出以母l-、来母r-的构拟;采纳李永燧、潘悟云和丁邦新、喻世长等国内学者的研究,将影、晓、云母拟作小舌音,并将匣母的上古来源分作两类;遵循董同龢、雅洪托夫、李方桂等对清鼻、流音声母的构拟;沿袭赖惟勤、蒲立本、李方桂等学者圆唇牙喉音的构拟,并取消了上古的合口介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