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代隐喻学在中国(1994-2013)———项基于CSSCI外国语言学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6)

http://www.newdu.com 2017-12-25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孙毅 参加讨论

    10)隐喻与转喻。转喻涵盖传统意义上的提喻,其本质是一种替代关系,或部分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部分代部分。与隐喻的以一个语域映射另一个语域的发生过程不同,转喻发生于一个事物的内部。近来的认知语言学发现,转喻是平行于隐喻的一种普通的人类认知方式,其地位甚至超越隐喻,毕竟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最容易被激活提取,可大可小,可边缘可中心,最容易被话语者采用。有学者提出如果能够在命题当中添加上一个“像”字,该命题就是隐喻,否则就是转喻。但这一判断似乎犯了过度简化的错误,学界已就隐喻与转喻的界面问题展开了讨论,如刘正光(2002)、陆俭明(2009)等。
    11)多模态隐喻。所谓模态,即是指途径、进路或方式。传统隐喻研究基本上裹足于语言文字的单一模态之中,语言学者近来发现,除了语言文字以外的如图像、声音、版式设计、动漫、广告、视频等渠道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表情达意之功能。遵循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脉络,学界开创了探讨多重模态功能的新视野,特别探索语言模态与其他模态如何契合一处来融汇为一个整体。文献包括:刘宇红(2011)、冯德正、邢春燕(2011)、张德禄、郭恩华(2013)、赵秀凤、张卉(2013)、王凤(2013)等。
    12)隐喻与语料库。《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大量隐喻示例均源自学者的内省自创,被实证主义者贬斥为刻意编造的“怪胎”,在真实话语交际中无从寻觅。语料库语言学建构于大量真实发生的语言事实之基础上,代表性强、可信度高。在语料库中考察隐喻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普通语料库,如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搜索特定隐喻的用法;另一种是在特殊语料库中,如特殊用途英语(ESP)中考察特定语言类型中隐喻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龚玉苗、周榕(2009)、陈敏、谭业升(2010)、唐树华、孙序、陈玉梅(2011)等。
    13)隐喻教育与隐喻能力及习得。不可否认的是,在表面繁荣昌盛的“外语热”的掩盖下,中国外语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上,外语教学被斥以“一壶烧不开的温水”。究其原因,广大外语教师始终秉承以语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真实的交际环境严重脱离,直接导致“聋子外语”、“哑巴外语”的滋生繁殖。传统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生成枯燥的语言形式。被逼无奈的学生讲出来、写下来的外语也是书生气严重的刻板句式,毫无交际的流畅性和地道性可言。语言的根本功能是在交际双方架起桥梁,沟通彼此,所以教师理应按照当代隐喻学的标准在不同情景中切分语言,模拟和操练隐喻性语言,以期无限接近本族语者的操用水平。持此观点的主要包括:蔡龙权(2005)、李毅(2009)、陈朗(2010,2013)、石磊、刘振前(2010)、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2012)、魏耀章(2012)等。
    14)隐喻的适应性研究。所谓适应性是将学界前辈前面搭建好的当代隐喻学的理论支架铺设开来,敞开理论验证的扇面,考察究竟隐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日常交际,或曰人际交互的话题和领域以隐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百分比是多少。换言之,我们挥之不去的动物、植物、经济、科学、法律、政治、时间、身体、音乐、空间、情感等概念辖域是如何体现为隐喻的。诚然,不同主题的讨论中隐喻应表现出总体趋同、大同小异、同中有异、同异交织的分布特点。相关的文献涵盖:动物隐喻、经济隐喻、科学隐喻、政治隐喻、时间隐喻、身体隐喻、音乐隐喻、空间隐喻、嗅觉隐喻、情感隐喻等。
    概而观之,从11份外国语言学CSSCI来源期刊登载的文献视之,当代隐喻学已占据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重要而显著的位置,刊载量大,刊载速度快,刊载频率高,从业者众。中国当代隐喻学总体上呈现出一派隐喻理论探讨热烈(共236篇)、隐喻与其他理论融合明显不足(共129篇)、隐喻适用性比较匮乏(共40篇)的分布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