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张爱玲别姬—评《同学少年都不贱》

http://www.newdu.com 2017-12-12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即便是张爱玲也难是字字珠玑。考证价值之外,仅就文学成就而言,《同学少年都不贱》也不幸应了“强弩之末”那句老话
    每一位成功的作家都当过楚霸王,纵横文坛所向披靡。同时他们也难逃“别姬”的 
宿命,一旦灵感和气力如虞姬般飘逝,他们也就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只剩下仰天长叹、徒唤奈何了。所以,早就参透这一禅机的张爱玲高呼过:“出名要趁早啊!”她以前半生的辉煌证明着这个道理,又以后半生的淡泊反证了这个道理。
    关于张爱玲神秘的后半生,外人一直知之甚少。现在终于有了《同学少年都不贱》,这篇被埋没的旧作重见天日,不仅满足了张迷们的阅读渴望,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眺望晚年张爱玲内心风景的窗口。
    然而,即便是张爱玲也难是字字珠玑。考证价值之外,仅就文学成就而言,《同学少年都不贱》也不幸应了“强弩之末”那句老话。
    一曰人老心软。《同学少年都不贱》虽然遗传了张爱玲作品一贯的语法、语感和语调,但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叙事上已经力度大失,不复有曹七巧时代的“心狠手辣”。经历了沧桑世事之后,再缅怀既往,老作家张爱玲和当年的愤青张爱玲相比,多少有些心太软。而这恰是职业写作之大忌。
    二曰力不从心。在我看来,《同学少年都不贱》与其说是一个精致的中篇,不如说是一个伟大的提纲。这样的时间跨度、这样的命运变迁、这样的性格多样性,其实更像一个长篇小说的梗概。不能完成这样史诗性画卷,而只留下一份草稿,只能说明晚年张爱玲的创作之“气”已呈力不从心的疲态。这是令天下所有张迷都万分遗憾的。
    三曰灵光不再。拿《同学少年都不贱》和张爱玲全盛时期的作品相比,手法和招数并未大失水准,差的只是那些灵光乍现的神来之笔———小则像《金锁记》里电影手法的运用,相信很多张迷都会背得出来:“风从窗子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和一幅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已经褪色了,金绿山水换了一张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也老了十年。”大则像《色戒》里进退维谷的人生困境设置。灵感实在是写作中的一种神秘现象,它来无预感,去无征兆,就像虞姬别霸王一样。虽令作家扼腕长叹,却也力不能逮。
    张爱玲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有强烈精神洁癖的女人,所以我能理解她晚年因为有人追星翻她的垃圾而搬家。她不愿意让《同学少年都不贱》曝光天下,一定也是意识到了这部作品的问题。这也是这本书我看之前矛盾、看之后难过的原因———无论怎样,总摆不脱一个窥私的从犯的干系了。我愧疚地想起她早期作品《霸王别姬》里虞姬的遗言:“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张爱玲最完美的收梢一定是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个,眼下这样的全民追星翻捡“垃圾”让她地下不得安宁又无所遁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