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风暴的预警者:朱山坡(2)

http://www.newdu.com 2017-12-11 文艺报 张艳梅 参加讨论

    他是一个探险家
    朱山坡站在现实的众声喧哗里,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现象,加之背后跟着的那个并不遥远的故乡,他虽然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并没有经历怎样的艰辛,却满怀同情和忧虑。面对病态的人心,他把小说变成心理解剖学,每一篇小说如同一场手术,拒绝生活的麻醉,疼痛、死亡和治愈交替出现,每一个读者,或是在他的小说里读到敏感脆弱,或是读到倔强坚强,可能读到内向忧郁,也可能读到温暖希望。对于人类情感和心理世界的试探与打量,也是作家的美学使命。在朱山坡的文学世界里,我们还看到了一种反叛精神。对于既定的文学观念、表达方式,以及对于底层和苦难的理解,他并不剑拔弩张,却自有其深刻幽微的洞见。
    死亡与救赎。作家看取芸芸众生,既看到向善那一面,也不可能逃避趋恶那一面。这种复杂性往往是作家要处理的首要问题。朱山坡小说的亲情、友情中缠杂着背叛、抛弃、冷漠,同时也隐约着特别强烈的爱恨和依恋。他的文字镇定、朴素、真诚,而且对生活有着本能的包容与理解。就像狂风暴雨洗礼之中,依旧能够保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并且在隐忍节制的叙事中,试图探讨一些本源的哲学问题。
    台风和死亡关系密切。《风暴预警期》中的“我”对待海葵,春、夏、秋、冬四个兄弟对荣耀,愤恨、压抑、折磨,然而又隐藏着特别巨大的情感力量。这些没有来处的孩子,没有合法身份,没有自我认同,不断杀死青蛙剥皮的重复动作里面,有着对存在意义的消解,也有着对存在无意义的抵抗。《把世界分成两半》写的是人间惨剧,为了埋葬祖父,父亲把像家人一样的老水牛杀死卖掉,拼命追回被狗叼走的那一根骨头,最终用牵牛绳绞死了自己。真的是无路可走,真的是只能独自背负无法背负的沉重感。《捕鳝记》中蔓延的饥饿,满眼的死亡,脚下是累累白骨,活着是痛苦不堪,小说不仅写出了亲情的惨痛、魔幻的抚慰,更是对历史真实的正视。《最细微的声音是呼救》和《灵魂课》相似,都是人的灵魂诉说,纸上的呼救,人心的呼救,那么微弱,又那么强烈,细若游丝又呼啸轰鸣,就像一场接一场的风暴来临,每一种生命都是一片狼藉,整个世界遍体鳞伤。
    审视与反思。对于人性,对于亲情,对于历史,朱山坡都是勘探者。他携带着各种挖掘工具,不断地开掘探索。那些掩埋在时间深处的历史灰烬,他以思想的火光重新点亮。朱山坡曾说过: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反正我认为思想决定小说的高度,没有思想的故事是苍白的、肤浅的,是没有深度的。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小说有更深刻的思想,有更强烈的震撼力,能在读者心里掀风鼓浪,读后心情不能轻易平静。《陪夜的女人》《灵魂课》《爸爸,我们去哪里》《捕鳝记》《鸟失踪》《一个冒雪锯木的早晨》等都做到了这一点。朱山坡小说的思想基点是人的生存困境、情感困境和伦理困境。在深渊中的自我审视、自我挣扎和自我救赎。作家不仅关注社会问题,而且关注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生活难免荒诞,这个看起来平铺直叙的时代,可能每个人都坐在过山车上,一代又一代人,面目模糊地登上历史舞台,又面目模糊地退到舞台后面。
    这个世界并不安定,稳定性只是个体生活的一种渴求,而世界始终在动态的变化之中。我们不愿意别人把条条框框强加给我们成为人生的律条,作家就是要不断把人性坍塌的角落修复好,把僵化的历史和崩溃的现实链接成为一个整体。正如朱山坡所说:我只是试图在风光秀丽、阳光明媚、温情脉脉的南方小镇,在那个新旧之交、剧烈更变的时代环境里,在爱恨交织、悲喜齐鸣的心理层面,勾勒出一群普通人的独特面容,揭示一个又一个卑微、孤独、绝望、不安的魂魅和异化的心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