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老艺术家蔡正仁和张静娴在全本《长生殿》第三本扮演唐明皇和杨贵妃 叠头四大本《长生殿》的创作集体,对经典名著始终心怀敬畏,精心呵护。他们认真解读、领悟作品的精髓,尽力从精神实质上恢复昆曲传统的原貌。譬如对于昆剧的灵魂——音乐唱腔的处理就十分谨慎。首先对《长生殿》曲谱作了拍唱,通过全面的学习和体验,定下了六个坚持不变的原则,即“宫调不变、套数不变、曲牌不变、主腔不变、笛式不变、结音不变。”尽量以原貌在舞台重现,而不伤其筋骨。乐器瑟是根据出土文物复制的,服装都是手工绣的,著名的“霓裳羽衣”舞以文字记载作为依据,并多方请教研究唐代舞蹈的专家,结合昆剧身段的特征,进行了接近原貌的复原。 不过谁都承认,今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演出恢复到三百多年前的样子,更没有必要刻意地整旧如旧,抱残守缺。为了适应时代,一定程度的革新是必然的。《长生殿》致力于开掘昆剧艺术本体的艺术潜力,没有故意地标新立异,没有远离本体的冒险尝试,对其它各类艺术的手段的慎重借鉴只是作为辅助的手段。《长生殿》较好地将昆曲风范和皇家气派融为一体,牢牢把握住典雅、精致、细腻的的基本艺术风格。 戏曲舞台的时空意识本来就是极其自由的,《长生殿》除了以传统的虚拟方式创造舞台气氛,引发观众的联想外,还运用最具有现代感觉的造型手段——灯光和机械舞台创造直观的舞台氛围。从叙事方式来看,全剧基本上是以两组平行蒙太奇交错穿插推动剧情的:一组是以“安史之乱”动荡不居的社会大背景下李杨之间“帝妃之恋”的曲折历程,形成许多声情并茂、脍炙人口的重头戏,如“定情”“献发”“复召”“絮阁”“惊变”“埋玉”“闻铃”“哭像”等。另一组则是仙界天宫和人间世俗的交织呼应,嫦娥、牛郎、织女关注着人间,不时从天上飘然下凡,唐明皇、杨贵妃和道士也可以飞升仙界,与神仙沟通。如第二本第2出“闻乐·制谱”,祥云朵朵,仙乐袅袅,嫦蛾飘然而至述说着玉环与明皇的前世因缘,召唤玉环梦魂飞天,传授《霓裳羽衣》。仙境、仙气、仙乐、仙女、美人,营造出优美浪漫的意境。 《长生殿》努力创造鲜明、流畅的舞台节奏,舞台调度处理丰富多变,避免了拖沓、沉闷。如第一本的“褉游”,香尘满路,车马如潮,紫陌红尘,罗绮如云,舞台层次感、纵深感很强,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得到色、香、味、形俱备的通感享受。第三本的“惊变”,在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中,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鼙鼓之声,情势突变,气氛紧张,令人透不过气。“埋玉”中,唐明皇面临两难抉择、生死诀别,杨玉环自缢前的处境及心理活动,均处理得合情合理,细腻清晰。虽然有别于传统路数,有了新的调度,但并不削弱演员的表演,而是千方百计地强化演员的表演,增强演出的感染力,使人物更加丰满、生动。 不过,经过细思细想,认真比较,感觉第一场略显拘谨,比较平淡拖沓。第二场渐入佳境,内容充实,戏剧性增强,连接拼贴很少。第三场经过蔡正仁、张静娴两位老艺术家的长期积累、精心打磨,悉心呼应,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张静娴70岁高龄,竟有青春少女的万种风情、身段歌喉,圆场纹丝不乱,冥步悄悄潜潜,卧鱼美不胜收,使全剧达到高潮。但到了第四场又有些低落耷拉下来,过场戏多,内容比较空泛,针线不够缜密,有些破绽和赘笔。 《长生殿》汇集了强大的演员阵容,老中青四组演员分别担纲饰演。人们欣喜地看到黎安、余彬、沈昳丽、罗晨雪、吴双、缪斌等一茬茬人才的成长和成熟,更惊异于蔡正仁、张静娴的青春常驻,宝刀不老。师生同台,师徒同角,南北联袂,以演带教,形式新颖,阵容壮观,生动体现出当代昆曲队伍的综合实力和精神风貌。 唐明皇的扮演者蔡正仁,素有昆曲舞台上的“活唐明皇”之称。他从小学唱昆曲,12岁登台扮演的第一个昆曲人物就是唐明皇,50多年来几乎演遍了所有版本的唐明皇。经过磨砺雕琢,可谓功深技纯。他认为演这一版《长生殿》最为过瘾,唐明皇形象也更丰满。在第三本的“惊变”“埋玉”中,他生动细腻地表现出一代帝王危机中的惊、恐、怒、辱、惭、悲、自责、无奈等复杂的情感,当得知杨国忠已被乱军杀死,他猛地挺身、甩袖,决断地吼道:“竟有这等事!这也罢了,起驾!”颓唐仍不失君王的气度和身份。“闻铃”中,诗意盎然地表现出唐明皇的缠绵、孤独、伤情、凄惨、思念。特别是第四本的“哭像”,演来最见功力。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从“等像”“迎像”“停像”“上香”“拜像”“祭酒”“哭像”,极有层次地揭示出一个从至高无上一落千丈,失势去位、风烛残年、心境悲凉的老情种,对曾经给自己带来过青春、生命、欢娱、幸福的红颜知己的思念依恋之情。直唱得雕像垂泪,宫女饮泣,自己肝肠寸断,最后竟是捶胸顿足,涕泗千行。这段戏,是那样真诚,那样可信,那样入情入理。看至此处,纵使是铁石心肠的人儿恐怕也不能不为之一掬同情之泪!希望黎安等年轻一代能成为蔡正仁那样的大官生,达到形神兼备、由技入神、出神入化的境界。 昆剧是一种集歌唱、舞蹈、道白、动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形式,既“重文”又“重戏”,总是以精湛的演技演绎精美的文本。如果说文本还有文献可寻的话,那么演技的遗产则主要存活于演员心里和身体表演之中,通过口传心授,传给后人。人在表演在则遗产存,人去表演消失则遗产亡。昆剧历经磨难没有湮灭的原因,就在于精湛的表演艺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代代相传,薪火永续。所以,传承并展示精湛的传统演技和技艺,乃是当前对昆曲遗产进行有效继承和保护的不二法门,也是排演全本《长生殿》的又一个重要启示。 相关链接: 说不尽的《长生殿》(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