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萃取新时代的诗意

http://www.newdu.com 2017-12-01 人民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柳建伟(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
    古今中外,伟大时代一般都有可与之匹配的伟大文学艺术创作,并通过这些创造性描画而更加血肉丰满、气象万千,被后人清晰铭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艺术家要保持对时代和民族的信心信念,潜心磨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开掘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中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所蕴藏的磅礴力量
    张江: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伟大的新时代里,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13亿多激情迸发的中华儿女,必将上演更加波澜壮阔的华美乐章。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担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必须不负新时代,砥砺新追求,展现新作为。
    在新时代登高望远
    阎晶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重要论断对我们认识当下生活、把握所处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回溯历史,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着眼当下,这是当代中国强起来、充满生机活力的生动体现;展望未来,这是中国发展道路向世界提供智慧和方案的强大自信。
    这一强起来的生动进程,特别需要文学家参与,特别需要有表现时代的扛鼎之作。党的十九大对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很高要求,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殷切期望。我们的文学艺术要从高原迈向高峰,必须书写这个伟大时代,必须表现火热的现实生活,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理解时代之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一思想对作家理解生活、表现时代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依靠这一创新理论,方能登高望远,全面、准确地了解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我们的文学需要表现生活的丰富性,这里不仅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如何去理解、分析、把握,如何去感悟、评价、表现,是对创作者的考验。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对作家全面掌握生活、理解生活真谛是十分有效的。人民需要从“物质文化生活”转变为“美好生活”,这意味着发展理念、生活观念、内心期许、人生诉求的全方位转变,也由此,那种在作品中过度表现欲望化的做法不但是创作理念上的偏差,也反映出创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狭隘、对社会读者审美要求的看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替代“落后的生产”,对生活里出现矛盾、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也非常重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应当注意的矛盾,与一味表现和夸大生活阴暗面在创作观念和创作态度上有着本质区别。
    不但作家创作应当如此,批评家评价一个作家、评论一部作品、分析一种创作现象,都应有这样的时代方位,都应以此提高自己的理论站位,编辑审定、推荐一部作品也应有这样的大局观。
    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契机。在强起来的时代展现强起来的文艺,正当其时。
    读懂更加开阔真实的世界
    张江:新时代之新,在于它不同以往,具有新的时代内容、新的时代特点、新的时代精神。面对新时代,作家艺术家的首要任务是读懂新时代。在此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最大的敌人是既往陈旧经验的羁绊以及思维惯性的掣肘。自以为对这个时代已经了然于胸,事实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没有对时代的仔细爬梳和深刻认知,就不会产生与时代相称的伟大作品。
    毛时安:作家艺术家必须认识到新时代丰富广阔的历史内涵,以及我们承担的光荣伟大历史使命。回顾近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以及此前30年艰苦卓绝的曲折探索,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个不同往昔的新时代已经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来到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40年前、70年前谁能想象到今天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着如此深刻的巨变,谁能想象60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热切关注的目光。可以说,能否自觉而清醒地意识到新时代已经到来,将决定我们文艺创作的未来。遗憾的是,仍有一些文艺家用老旧眼光和落后思维看取、对待当下的生活和人物,刻舟求剑地对待新时代。
    新时代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活生生的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向往、追求、憧憬、欢欣,以及他们为之所做出的奉献、牺牲,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如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这两年,我曾经有机会沿着宁夏一路西行,走过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茫茫戈壁,感受到生活内在汹涌澎湃的激情。特别是在新疆麦盖提县,这个中国最西、三面嵌在沙漠中的县城,目睹汉维两族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治沙植林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新时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13亿多中国人一起干出来的。这是一本人类发展历史上最为厚重的大书。席勒说过,艺术创作要有“感性冲动”。信息时代似乎让我们无所不知。但必须认识到,由电子数据堆积起来的抽象世界远远逊色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生活中发生一些令人不快乃至过分负面的事件,经由网络传播,容易让人误以为那就是生活的全部。真实生活虽然有时会有雾霾阴雨,但更多时候,我们邂逅阳光,邂逅熙熙攘攘、生气活泼的世界。阅读更加开阔和真实的世界,是文艺创作者的必修课。
    锻造新时代文化地标
    张江:时代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时代。没有恢弘磅礴的时代之变、没有时代提供的精彩绝伦的故事,文艺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往今来,踏时代之歌、绘沧桑之变,是作家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孕育着无数经典巨作。聚焦新时代,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现实主义力作,是作家艺术家担当责任、践行使命的重要方式,更是文学艺术实现价值、确立新时代坐标的重要路径。
    柳建伟:繁荣兴盛起来的文学是文化自信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之一。新时代需要一大批无愧于时代的现实题材文学力作。
    古今中外,多数堪称伟大的时代,一般都有可与这些时代相匹配的伟大文学艺术创作。伟大时代大多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描画,更加血肉丰满、气象万千,被后人清晰记忆。没有李白、杜甫的伟大诗篇,盛唐景象不会到今天仍活灵活现。没有巴尔扎克、司汤达的杰出长篇小说,19世纪法国大时代便少了有力证明。没有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家,19世纪俄罗斯可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难觅踪影。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巨大变化,确实需要作家艺术家用如椽之笔精心描画。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的苦心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持续进行近40年。这40年中国发生的沧桑巨变,其深度、广度,都堪称前所未有。可是,当下文学却少有能称得上是时代文化地标的大书巨制。有高原、缺高峰,这是时代和作家艺术家的双重缺憾。
    这种缺憾需要弥补。当前作家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如何认识新时代和如何描绘新时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困难众多,但中国作家别无选择,必须勇敢地站出来,担起这个使命和责任。
    书写新时代史诗
    张江:“书写新时代史诗”,这不是对体裁的倡导,而是对文艺创作格局、气魄、风格、水准的期待。新史诗不是方寸天地、一己悲欢,而要心系苍生、俯瞰时代;不是娱乐休闲、无足轻重,而要引领时代、开创未来;不是昙花一现、速生速灭,而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只有这样的创作才堪称史诗。
    梁鸿鹰:新时代文艺,其中一个应有之义是开掘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中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所蕴藏的磅礴力量。这需要作家坚定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开阔眼界胸襟,提高精神境界,进一步增强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以有内涵有感染力的厚重之作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史诗意味着让自己的诗性表达建立在最坚实的地基之上,读懂读透现实生活这本大书,萃取火热现实昭示出来的诗意。史诗意味着让当代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得以丰富呈现,让人们的内心冲突和喜怒哀乐得以充分表达,让现实生活的张力、声响和色彩尽情绽放。
    列夫·托尔斯泰说:“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书写新时代史诗不能缺少对历史的发现,向历史学习既可以更充分地了解自身行为的价值和意义,又能够吸收营养,获取素材灵感,拓宽创作疆域,挖掘人性深度,烛照当下与未来。作家书写历史同样需要融入时代、融入人民,揭示社会发展主流和本质。史诗造就要善于挖掘中华历史文化矿藏,站在时代高度揭示历史规律,融合历史启示与当下意义,激发出“史”与“诗”的意蕴,以此涵养灵魂、激励人民、引领时代。
    书写新时代的史诗,更要面向未来、播撒温暖,让人们看到美好、希望和梦想。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很难成为史诗的书写者。文学反映现实生活不应该是机械的、冷漠的,伟大的作品得自对生活的热情拥抱,得自对素材的艺术提炼与加工,得自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现实生活并不总是花团锦簇,往往充满挫折和无奈,当代文艺要立足于对人们的精神引领,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用光明驱散黑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让人们得到精神鼓舞,得到克服困难、迎接美好未来的勇气。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创作中华民族新史诗需要文艺家保持对时代和民族的信心信念,潜心磨炼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既脚踏实地从中国现实出发,也敞开心胸、放眼世界,如雄鹰般从高空翱翔俯视,既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雄心,也砥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让更多新时代史诗之作早日问世。
    张江:文艺创作生于时代也引领时代。其中蕴藉的精神追求,也将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标高。这是荣耀,更是责任。今天,作家艺术家从事文艺创作所面临的挑战更大,诱惑更多,难度更高,越是如此越是考验作家艺术家的责任担当。只要我们把内心追求始终定位在时代和人民的坐标系中,文艺就会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