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孙频:女性先锋写作中的痛点

http://www.newdu.com 2017-11-29 现代快报 newdu 参加讨论


    
    孙频是新一代作家中兼具文学品质与市场号召力的实力派选手
    
    1983年生,山西交城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曾获赵树理文学奖、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中篇小说《醉长安》获《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乩身》获第六届花城文学奖,《我看过草叶葳蕤》获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80后写作都被青春无敌的韩寒、郭敬明们包圆了,而当80后们也开始发福,青春派就该让位于实力派了。
    孙频当然是实力派,而且火力十足。她的写作不仅赢得了文学前辈们的交口称赞,市场表现也很惊人——一本中篇小说集《疼》卖出了15万册,纯文学卖成了畅销书,简直是对当下疲沓的国内文学的一种挑衅。
    正是看中了这份明日之星的潜质,江苏省作协去年把她从山西挖到了江苏。而在前不久江苏整体性推出的“文学苏军新方阵”十人中,1983年出生的孙频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80后作家。
    1
    孙频的南迁,接近于一次逃离。大学毕业后,她在太原呆了十年,也写了十年,周围的一切因为太过熟悉,让她充满了厌倦感。而当一个作家对生活的环境变得迟钝不再敏感,是会危及到作品的,尤其是对孙频这种锋利的作家而言。所以当江苏向她发出邀请时,她几乎没有犹豫。
    调来南京一年多,但与这个城市,孙频还没有过较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她目前在人大读研,每个月回南京一两次,开开会或是参加活动。频繁地在北京、南京之间切换,反而让她有一种抽离了庸常生活的快感。
    孙频的第一次逃离,是离开她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那是一个叫交城的山西小县城。在她九十年代的记忆里,那里破败、落后,甚至没有一座像样的高楼,只有长达半年的冬天和永远吃不完的大白菜。到处是刚刚下岗的工人,所有的人都在为活着而焦头烂额。
    房后的邻居去内蒙古运了一车苹果回来卖,结果路途遥远,苹果大半都腐烂了。有几个晚上邻居每天用水桶挑着烂苹果往外扔,水果烂了会发酵,于是整个巷子里都是他女人的谩骂声和类似于酿酒的醇香,这种声音和这种气味组合在了一起,牢牢长在了孙频的记忆里。
    巷子尽头有户人家,女人的眼睛斜视严重,只有一个儿子,十六岁去铁厂打工,和人打赌能跳过废水池,结果掉进了高温的废水池严重烧伤。为了救儿子,那女人把自己的头皮和背上的皮肤都移植给了儿子,最后自己死于伤口不愈。
    生活中见多了这样的小人物,孙频从来没有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种生长环境也奠定了孙频作品的底色,那就是较多地关注人的生存,尤其是艰难的底层的生存。
    她故事里的主角,有母亲是妓女的大学生,有为了救父亲用毒蛇杀死哥哥的女孩,有为了上学在月夜追债的祖孙两代人,有在月光下全身绑满胶带试图从高压线上越狱的犯人,有为了找到一点点活着的意义把自己逼疯的小镇人。这些故事带给人的阅读体验,可说是触目惊心。
    对孙频而言,这就是她最熟悉的一群人。虽然后来读大学的时候,她如愿以偿地从那里逃走了,但在日后想要开始写作时,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还是这些人。他们存在她的骨子里,任何时候想起这些人来,都是记忆中最深刻的。
    她不是韩寒、郭敬明,她写不来那种浮夸的奢华,“你让我写中产阶层,写那些新晋的贵妇,我是写不好的,我真的不了解她们,我在北京和那些京城名媛们偶尔聊一聊,都觉得实在不在一个生活层面上,比如说她们会告诉你香奈儿、阿玛尼不过是一些大众一线品牌,我就觉得,噢,原来名媛们的生活是这样的。我和她们永远是隔着的。”
    2
    孙频自认为有颗老灵魂,青春期较短,好像还没怎么年轻呢一不小心就老了,于是不易在小说中被人看出年龄。她把写作上的血缘关系归结于50后的那批女作家, “我作为一个80后,却与50后女作家们气质接近,难免显得老气横秋”。
    一方面,50后作家的乡土叙事对孙频影响深远,致使她在写作之初就自觉地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地标。正如王安忆的上海、方方的武汉、范小青的苏州一样,到了孙频这里,则是晋陕交界的吕梁山区——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生活环境严酷单调。以吕梁山为背景的系列乡土小说,让孙频具有了极高的辨识度。
    但其实孙频从小生活在平原小县城,从没住过窑洞,对那里的乡土风俗只是略有耳闻。“我写的许多人物,虽然放在了吕梁山,但如果拿出来换一个环境,也是完全成立的。”
    另一方面,则开启了女性写作的新空间。和前辈女作家一样,孙频的很多作品从感情和两性关系切入,直抵人性的幽微。
    《祛魅》里方山中学女老师李林燕,年轻时不合时宜的心高气傲,幻想着一个虚无缥缈的旅美作家,而鄙弃眼前最踏实的生活,直至发现自己已经与现实的环境脱离,于是只能选择更无奈的路,做诗人的情妇,嫁给自己的男学生。当有一天这一切也无法保全,她必须做更残酷的选择——那斧头正像一支脱弦的箭一样迅速地向另一个女人的脖子上飞去。
    《同体》里的打工女冯一灯被温有亮出手相救,继而甘愿沦为他手中的棋子,给官员设计桃色陷阱,以敲诈钱财。即便当她已经识破真相,清楚自己当初惨遭的厄运也不过是温有亮设的一个局时,依然不能因为清醒而去鄙弃他,还要去成全他,直至最后以自焚的方式助他脱困。
    这类舍身饲爱的女人,孙频写过很多。“其实我写的女人都是一类人,那就是对爱和被爱的强烈渴望。她们迷恋的都不是男人,迷恋的是爱情本身。”
    “《祛魅》里的女人爱过的三个男人,其实可以合成一个男人,渴望爱与被爱,那是一种需要;《同体》里的女人被这种渴望所绑架,哪怕知道他是深渊,还是要往下跳。这是人性中的一种需要,我需要爱,我需要被爱,尤其是对女性来说,这种情感上的慰藉非常重要。”
    “这些人物本身就代表了我自己对情感的一种渴望状态,以及很多女性的一种状态。我觉得真的不是迷恋,是渴望。”孙频说。
    3
    近年来,很少有作家写得那么狠,写得那么猛,写得那么无所顾忌,但是孙频写了,这是她一贯的风格,按评论家何平的说法就是——“以生猛酷烈作为风格辨识的孙频是年轻一代写作者中的异数。她热爱烈火烹油般爱恨情仇的极端人生,毫不掩饰裸露的抒情和强调的情节,人情冷暖以及人生的诸种不堪均以粗暴的方式直接呈现。”
    极端冲突的故事题材,把人往绝境中逼,是更有力量的写作。
    阎连科这样评价她的作品:对人的内化,对黑暗中的尊严,对永恒生存困境的不竭追问,从黑暗中萃取着光明。
    范小青对孙频的评价也很高:她表现出惊人的力量和逼人的才气,她以一个女性视角来直面社会和人生,凛然不退。或许正是因为看中了这种凛然不退的气质,范小青“主政”的江苏省作协去年上半年把孙频从山西挖到了南京。
    事实上,孙频的作品在赢得众多文学前辈加冕的同时,其市场表现也令人震惊。一本中篇小说集《疼》卖出了15万册,纯文学卖成了畅销书,简直是对当下疲沓的国内文学的一种挑衅。
    不过,孙频对此却有一种自省:“回头看我之前的东西,有的的确太锋利,给人的感觉像刀子,一刀下去就见血,也会让人觉得很痛。但痛完之后呢?现在我希望我的小说能够厚重一点、复杂一点。”
    另外,父母在山西,新婚丈夫在广州,学习在北京,工作单位在南京——四海为家东奔西跑的孙频,地域感也在逐渐减弱。她不排除将来去写一些南方背景的作品。“在南方生活久了之后一定会,只是我现在还没有那么适应,人还是比较北方化的。”孙频的转型,令人期待。
    对话
    常把自己写哭
    读品:你是怎么开始写作的?
    孙频:2008年才正式写。大学毕业两年,那种日复一日的重复感给人绝望的感觉,于是开始写作。
    读品:现在写作流行一种“反高潮、反情节化、反结构”以及“极简叙事”,但你的作品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孙频:我们在人大上课的时候,一个同学就说,那种长句子、密集的语言以及形容词,这种写法已经远远过时了。他认为写作就应该完全变成动词名词,不能有形容词副词。我就很不以为然,什么时候写小说已经变成赶潮流的事情了?真正的文学应该是很宽容的事情。
    读品:还有所谓“零度写作”。
    孙频:对。一定要冷静、克制,不能够带入作者的任何情感,我正好相反。我写小说特别主张情感的力量,作品和作者一定是血肉相连的。我对每个主人公都会投入浓度很高的情感,而且是靠情感在推动小说。你投入那么多情感,怎么会不把自己写哭呢?那是常有的事情。
    读品:会不会有意脱离潮流去写作?
    孙频:我倒不是在有意地脱离他们,而是我从来就没有赶过潮流。我写作以来,都是遵从我的内心,不写出来我就难受,而且怎么舒服我怎么写,我是不太在乎别人怎么说的,也不太顾忌整个大文学环境的要求。怎么写才能受欢迎、才是主流,不是我所考虑的。
    读品:现在的创作状态如何?
    孙频:写了将近十年,就发现心态发生了变化。以前一个中篇绝对不能放过一周,一定要在一周写完,怕气儿断了,现在倒好,四个月还没写完一个中篇。写写停停,不断地推翻自己,越写越慢,就是想把小说写得丰富复杂厚重一点,不想那么简单化地去处理。
    读品:喜欢哪位作家?
    孙频:我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也确实受他的影响,他的思想是最深邃的,他对人心的拷问太深入了。
    读品:最喜欢哪部作品?
    孙频:《包法利夫人》。太精美了,堪称艺术品。
    (陈曦/文 何刘 施向辉/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