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自然环境的习得过程基本上只依赖正面证据。也就是说,学习者总能得到正确的语言信息,而很少会被刻意纠正语言使用中的错误。而在外语学习中,指出和纠正语言错误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这就使外语学习中学习者接受的信息和学习母语及二语时很不相同。 第三,自然环境下的二语习得中,最丰富的输入信息是口语形式的。而外语课堂教学中往往先从音标、字母、读音等教起,以书面材料为主。 上述三点说明,外语学习和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差别,不可照搬自然习得母语或二语的理论来指导外语学习。 儿童课堂学习外语不具备明显低龄优势 由于儿童学习语言主要依靠内隐的语言习得机制,这就需要长期大量的语言输入和练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年龄较大的外语学习者,因其认知能力方面的优势,在外语学习方面的表现往往优于年龄较小者。一项长达7年的BAF(巴塞罗那年龄因素)研究项目发现了正规课堂中年龄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受了同样时间的语言教学之后,年龄较大的学习者成绩优于年龄较小者,特别是在对语言的形态、句法特征掌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就说明,在课堂学习环境下,儿童并不具备明显的低龄优势,如果没有大量的语料输入和练习,即使很早接触英语学习,也很难获得母语那样的水平,甚至可能不如年长的学习者。 相反,如果课堂教学方法和教材并不适合低龄的儿童,教师教学水平或者外语水平不足,又忽视了幼儿心理以及儿童的个体差异,反而容易适得其反。有研究表明,积极的态度、高动机、自信等情感因素和高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对成功的外语学习十分重要。成年人学外语往往有明确的目标和主动性,儿童却大多是被父母送进外语课堂的。不当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其对外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不仅不能使其有效地学习外语,反而可能让他心生厌恶,即使到了成年期也有意无意地逃避外语学习,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鲜见。 不仅如此,盲目追求外教教学、过分强调口语教学也是不科学的。语言学家赵世开先生曾指出,听、说、读、写都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但口语转化成书面语需要经过大量训练,比书面语转化为口语要困难得多。在不同年龄阶段将教学侧重点放在不同的语言能力上,这是外语教育研究重要的课题,并不是仅仅强化口语训练就能学好外语那么简单。 最后笔者还想强调,外语学习不能以损害母语能力为代价。一个人如果无法用自己的母语清楚地表达思想,难以想象他可以用后来通过学习掌握的外语来表达自己。不少研究都表明,对语言能力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来说,用母语学习知识的效果最好。近年来,有些人希望通过外语教授非外语课程,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学好外语的双重效果,实际上是有很大风险的,尤其对少儿来说更是如此。 (作者:朱佳蕾 赵蓉晖,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