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批评,最烈之处有三:一是外语教学耗时低效;二是外语学习单一化,英语备受推崇,实质上在助推英语全球化;三是其他语种人才的培养基本从大学开始,学习时程短,高端人才培养难度极大。 诸如此类的批评主要源于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国家外语能力不足可能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语言之路需要人才铺就。 鉴于此,我们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5家国企、18家政府机构的外语人才需求做了抽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现有外语人才的储备量不足需求总量的一半。英语学习者甚众,但是高端人才紧缺。英语之外最缺乏人才的语种依次为西班牙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越南语、乌克兰语、波斯语、豪萨语、土耳其语、马来语、意大利语、老挝语、柬埔寨语、泰语、蒙古语、缅甸语、韩语等。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语种开设能力不足,语种最多的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加速扩展至70余种,但比起美国高校近300个语种的开设能力仍相距甚远。 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能力非常有限。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需要外语能力与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人才;要求外语人才除精通听、说、读、写、译之外,还熟悉外国文化习俗。部分管理者表示,现有外语工作者的语言能力有限、不懂专业知识、不懂外国文化、缺少国际知识等。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评价是鞭策外语教学做出重大改革的动力。 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前瞻性政策的引领。我们不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关键语言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就业机会;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新语种的开设,尽快使语种数量满足国家需求;拥有外语优势学科的高校应搞好协同创新,研发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总之,培养服务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是外语界义不容辞的使命,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