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今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朋友即将面临小学语文教育一项改革,这项改革动作虽小,却含义深远。据媒体报道,今秋开学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个变化:一年级语文从先学拼音再认字变为先认字再学拼音,广东等地将率先实践此项改革。新版一年级教材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有小学语文教师接受采访时介绍,原来的教学方式中,一年级要在入学第一个月学完拼音,而这并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因为拼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少,又是字母,学起来枯燥无味。一年级学生刚刚从“我不要去幼儿园”的大哭中“升级”,先学拼音会让他们不想上学,也会导致家长焦虑。而先认字再学拼音,则会让孩子们学起来相对轻松有趣,因为很多孩子本来已经认一些字了,而且一年级生字一般都可以具体对应到生活中的事物。学习一些字之后再学拼音,他们就容易认识到拼音的工具作用,通过拼音能念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来,对拼音的兴趣也更浓厚一些。 笔者认为,这项改革更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一项细致踏实的改革。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但实际做起来,一项改革是不是做到了遵循教育规律,值得深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因为,改革往往受现实情况制约,比如在农村生活的学龄儿童减少,就开始合并学校,但小学生搞住宿制就不大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比如,城市生活的小孩儿为了上一个名校,为了竞争过别人,只好去学习很多上小学前本无须学习的内容。 语文教材改革是经常性的,但是以往人们的视线往往集中在课文的变化上,并热烈探讨各种课文的意义以及语文应该承载哪些教育功能。但大多数的讨论是让功利化、负担、公平、均衡、优质教育等成了关键词,教育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则经常被忽略。 先认字再学拼音的小小变化,将公众的关注视线拉回到教育规律上来。而且,同一条新闻中还有另一个符合教育规律的改革,即要求一年级掌握的生字数量从400个降为300个。因为一年级孩子“手上肌肉还没有发育好,写字不利索,确实不应该要求他们写太多字”。当然,人教版这一次小学生语文教材改革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教材开本变大为16开,铜版彩印,虽然书看起来漂亮了,但是增加了书包重量,而且铜版彩印对孩子视力好不好也有待厘清。 一年级先认字再学拼音、掌握生字数量降为300个——透过此次教材改革的细节,我们看到的是教育改革回归教育规律的平和与理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