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浙大公告看“弦歌不辍”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福建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明年是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最近,该校在周年庆启动仪式上发布了第一号公告,立马刷爆朋友圈。公告通篇都是文言文,文曰:“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启真笃学,求是育英……”尽管局外人不能全然明了,但在一度鼓吹“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斯文大有“弦歌不辍”的非常雅量,值得点赞。
    浙大一位副校长的点评也很到位,他说:“要切实改变人们对浙大有知识无文化的偏见……老师同学以及广大校友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气质,无疑是学校文化最好的窗口。”
    这份公告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西南联大的校歌:“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这首《满江红》的豪迈之气,不输于儒将岳武穆的同名词牌。倘若歌词采用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这般宣传鼓动的大白话,恐怕是孔武有余而文雅不足,显不出学子们在抗战烽火中颠沛流离,依然弦歌不辍的丰神俊逸。
    当然,也有人表示没怎么看懂浙大公告,求翻译成白话文。对此,一位执笔者果断拒绝,“古文怎么能翻译成白话文,翻译过来韵味就全没了”。鉴于现实情形,个人的建议是“加注释”,这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的技术问题。
    出身于福州萨氏家族的萨孟武,本职是“法学家”“政治学家”, 但读《中年时代》“我如何教长儿写文章” 一章,发现他对作文章法也有独到见解。元代诏文多用当时的白话文,如“今后蛮子田地里大大虫休将的来者虽将来的呵那里的省官人每休交来者么道圣旨了也钦此”一句,连研究元史的萨氏都觉气短,坦承“连句读都不懂,当然不知诏文之意何在”。反之,文言文自唐代以后就成为一种格式,萨氏以为:这种文章能够了解,则佶屈聱牙的《尚书》、骈体的六朝文章,也可以看懂六七成。
    对于当时“白话是生的文句,文言是死的文句”的说法,萨孟武很不以为然。然而,考虑到家学渊源、求学经历等不同背景,萨氏一番高论是否适用于今人,这要打个问号。但光看他的举证,不由让人思考起“241(爱死你)”“妹纸肿么了”“肉食女”这些网络流行语,一些人看来是“萌萌哒”,而对其他人来说,则无异于忽必烈的白话诏书,更不要提百年后还能否风行于世。
    相较而言,汉字书写的确不便,但优点在于“所有识字的中国人尽管说着互不相通的‘方言’,但都能读同样的书”。汉学家费正清据此断言,假如中国人是用一种拼音文字,或许已经分裂成不同的民族,就像意大利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情况一样。
    多元化的时代,需要在协商中为全社会找到最大的公约数。当然,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选项,但就读书人而言,“弦歌不辍”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人文坚守的底线。其中,对于包括文言文在内的汉字保持某种尊重,是必需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