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亲爱的翻译官》首次触电高级翻译行业的职场生态,引起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高度关注,一时间高翻院、同传、交传等专业术语迅速成为网络搜索热词。 其实翻译这个行业在我国由来已久,中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不一,与境外的往来也很频繁,因此历朝历代都设有专职翻译机构,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晚清国人走出国门,在中国历史的各个节点上,都活跃着翻译官们的身影。 张骞凿空西域离不开堂邑父 据说翻译这个职业最早出自周代,《后汉书·南蛮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平和,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稚。”史料中的越裳国大体上在今天的越南一带,“三象重译”就是连续翻译了多种语言——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了吧? 中国古代早期的译者大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姓,历史典籍中有据可查的可能就是张骞的向导和翻译堂邑父了。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郎官张骞出使西域,欲联合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的这个决定,不仅让张骞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语),还开辟了一条千古传诵的丝绸之路。对于张骞的这次远行,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凿空西域”,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之大。 出使西域有两个最大的困难,一是路途遥远,月氏远在天边,如同传说;二是必须经过匈奴,语言不通,并且随时都有被扣留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为张骞配备了一个助手堂邑父,作为他出使西域的向导、翻译和保镖。 关于堂邑父的资料,史书中记载极少,据说他是西域胡人,本名甘父,在战争中被汉军俘虏,成为堂邑侯陈午的家奴,故名堂邑父。堂邑父的主人陈午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西汉开国元勋陈婴之后,汉文帝女婿,汉武帝岳父,他的女儿就是武帝的第一位皇后、金屋藏娇中的主角陈阿娇。 堂邑父精于骑射,谙熟西域地理和当地语言,所以被选拔为张骞助手。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从陇西出境,开始了西域之行。不过这次出使并不顺利,张骞一行刚刚经过匈奴地界即遭扣押,后趁看管不严,张骞成功出逃,来到月氏。不过月氏早已不愿纠缠与匈奴的旧怨,张骞无功而返,又被匈奴扣留。张骞和堂邑父故伎重演,乘匈奴内乱之机再次逃脱,回到长安,不过当初出发时的100多人只剩下了他和堂邑父两个了。 对于这段历史,后人只记住了张骞的名字,而忽略了堂邑父的存在。至于堂邑父如何与匈奴人虚与委蛇,保住了张骞性命,史书中只字未提,只记下了这样一行文字:“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看来,如果没有堂邑父,张骞即使不被匈奴人杀死,也会饿死在路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