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还提出要“完善语言维护系统”,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我们重视。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的维护系统主要包括:宪法、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国家规定的教学语言系统、相关新闻传媒示范规范系统、规范化的字典词典、术语规范标准、相关的学术团体学术报刊,等等。一个国家的语言规划之所以能够得以实现,离不开这些语言维护系统,其中,针对儿童教育的教学语言系统和新闻传媒示范规范系统特别关键。如果离开了这两个系统,即使是再完美的语言规划也很难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规划学”与“基础教育”、“新闻传媒”关系紧密,“基础教育”和“新闻传媒”都必须符合“语言规划学”的相关精神。 《三论》指出人们要重视“语文知识”,这恰恰是当今社会的软肋,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急需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通常,人们公认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都有自己的“学科知识”,然而,“语文知识”却常常被人们忽略、在目前尚不能得到人们的公认。在文学创作领域,“语文知识”的普及情况更不容乐观,句子写不通顺、错别字一大筐的“知名作家”不乏其人。试想,那些语言粗糙的“文学作品”怎么能够为语言提供良好的“语言规范”呢?甚至,那些句子写不通顺、错别字一大筐的“知名作家”还常常对“语文知识”指手画脚,自身不愿学习的人竟然可以自奉为反智主义者。关于“语文知识”,这当是“语言规划学”千里之行开始的“足下”。 若想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语言规划学”学科就要俯下身来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在此,我们简单回顾一下195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育史。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中学语文教育从1951年开始酝酿语言、文学分科教学,到1958年停止分科教学试验。受分科教学的影响,为语言教学而产生的《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对中学语文教育功大于过,该系统的“语法知识”在1990年代以前从未缺席语文教育。1997年由“文学界”发起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对以往的语文教育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自此以后,语法知识、语言知识、语文知识逐渐退出了中学语文教育。近年来,中学语文的“文学教育”发展成了“娱乐化教学”,无视“语文知识”,唯美、奇技淫巧、华而不实。现在,语文教育界应该重新反思中小学语文教育了,语言学家、“语言规划学”再也不能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缺席了。 “语言规划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属正常。在《三论》的过渡下,《语言规划学》第1辑2015年底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学术观点渐趋成熟,学术团队日益壮大,“语言规划学”业已经形成。 (李宇明著《中国语言规划三论》,商务印刷馆2015年10月版)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 (本文刊于《语文建设》2016年第1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