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在于,在惩罚的尺度和方式上应该如何选择与取舍。古语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相比于人生的其他教育阶段,大学教育更加看重思维方式的培养与精神气质的塑造。那么,用惩罚小学生的方式来约束成年人的行为,难免会产生违和感与“排异反应”,即便有所收效,也实难长久。 当然,除了惩戒之外,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课堂留不住学生的心,除去学生的自身因素外,或许也与当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一定关联。比如,大规模扩招后的教育水准下降,缺乏交流互动的教学氛围,经年不变的讲义内容,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授业……所有这些,都给博学开放的大学教育打上了应试教育的腐朽印记,也是学生不断出走、远离课堂的症结所在。 若抛开这些问题不顾,仅希冀于在惩罚手段上推陈出新,无异于缘木求鱼,治标难治本。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不同时段的点名,抑或不同种类的惩罚,都非解决问题的关键。若想留人又留心,就应在传道授业的理念上深思熟虑、不断创新,激发学子们对知识的敬畏与憧憬,而不是让他们在惩罚阴霾的笼罩下,战战兢兢地得过且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