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续编合订本版权页这样记载: 《辞源》(正续编合订本全一册)。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一版。民国三十六年一十五版。 正续编合订本说明: 《辞源》正续编原分三册。《续编》中所收复词,有为原编遗漏未列入者,有为原编已收,但释义不同,为之补充者;又有与原编名异实同,彼此互见者。兹为阅者检查便利起见,将本书正续编依次合并,并放大版本,订成一册。 如果说《续编》是正续编合订本的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从1922年《续编》算起,这次修订时间长达十七年,修订增补的内容超过了50%。1939年这个正续编合订本应该是《辞源》的第一次大规模修订,可能定名应是第二版。 1947年8月,筹编《辞源》简编,专供一般读者使用。压缩篇幅为全书的三分之一,单字一万余条全部保留,复词词语也保留一万余条,其中新名词占十分之二,旧名词占十分之八,至于官名、书名、人名、地名删削最严,引例加注篇名。1949年,《辞源》简编出版。后改名《辞源改编本》,1951年2月初版,后也多次重印。这次修订,只是为了销售的需要做了删减,影响不大,应该不算做一个修订版次。 据统计,1949年前,《辞源》初版、合订本等共印行四百万册。 三、第二次修订(第三版)。1958年,《辞源》修订工作开始。由于与《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的分工,《辞源》由综合性百科辞书,修订为一部大型的古汉语辞书。商务印书馆设置了“辞源组”,吴泽炎任组长,还有赵守俨、周云青、刘叶秋、吴玉如、张子厚、王庚龄、陈丙炎等。 1964年,《辞源》修订稿第一分册(征求意见稿)出版。卷首《辞源修订稿序例》,将编辑修订内容概括为:删去全部新词,检查和改正立场、观点上的问题;在单字下加注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并注《音韵阐微》《广韵》的反切,标出声纽。 1964年《辞源》修订稿(1-4)版权页这样记载的: 1915年10月正编初版。1931年12月《续编》初版。1939年6月正续编合订本第1版。1964年7月修订初版。1964年7月上海第一次印刷。 这个版本记录页,仍以1915年正编初版算起,把1931年的《续编》算一版次,把1939年的合订本算作一个版次,实际就是默认的初版后的二次修订,按顺序来说合订本应是《辞源》第三版。但我们分析后认为,续编单独不能算一个版次,1964年修订稿本没有完成,不能算一个版次,只能是1979年修订本的一部分。 1965年,修订稿第二分册完成一半,第三、四分册完成初步加工,由于文革停了下来,没有出齐。但这次修订,体例、宗旨和编纂方针、读者对象等的改变,对《辞源》影响重大。虽修订没有完成,但积累的经验为以后的修订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次修订如果完成,就可能算作一个独立的版次。由于没有出齐四卷本,因此我们把它看作是1979年修订本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