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外语词经过 “汉化”才能留存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北京日报 黄安靖 参加讨论

    现代社会,许多外语词,特别是表示新事物的外语词,往往以原词形态(包括其缩略形式)强势介入本土语言,而不会等专家慢慢斟酌,找到适合的译法之后才进入。因为时间、速度就是效益,现代社会没有给“翻译”留下足够的空间。这就是WiFi、CBD、PM2.5等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的客观原因。
    不过,大量外语词以原词形态直接进入汉语,确实会消解汉语的表意功能,影响汉语的理解、交流。不经翻译的外语词进入汉语以后,我们是不是听之任之,让其停留在“字母词”阶段,以这种形态在汉语中生根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字母词要真正变成汉语语词,在汉语中永远留存下去,必须经过“汉化”过程,必须把它们“翻译”成汉语的书写形式。其实,有史以来,汉语一直就是以这种方式吸收外语词的。
    汉语与周边民族的语言接触,在《周礼》中就已见记载。除非专门研究,现在已很难察觉到,究竟有哪些其他民族的语言成分影响过汉语。原因就在于,其他民族语言成分在进入汉语时,都经过“汉化”过程,都与汉语成分完全融为一体了。从汉代开始,大量佛经翻译成汉语,汉语中又吸收了大量梵语语汇。梵语与汉语的书面符号,也属不同的系统;但翻开典籍,你能找到梵语的“原词”吗?绝对找不到,梵语语词进入汉语都经过“翻译”过程,全被译写成汉语的书面形式了。
    据报道,《第一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表》已于去年9月13日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发布。今年还将发布第二批、第三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表》。
    这是个好的开始!但不能做“一刀切”式的强制执行,而要给社会选择的自由。实际上,形式简洁、表意明确的翻译形式,人们往往会主动选择。如IQ、WTO、E-mail都曾在汉语中大行其道,而现在人们多用智商、世贸组织、电子邮件。只有被社会广泛接受,外语词(或字母词)才能真正完成“汉化”过程,才能真正融入汉语词汇系统之中。
    (作者为《咬文嚼字》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