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欠发达的甘肃,诞生一本发行量亚洲第一,蜚声海内外的品牌杂志《读者》,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或许是创办者始料未及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13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比中,《读者》的品牌价值达到115亿元,在全国最有价值的500个品牌中,排名170位左右。一本64页、售价不及一碗牛肉面价钱的杂志,能有如此成就,值得敬畏。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曾为之感叹:《读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它不再属于某一个出版集团、某个省,更不属于某个人,它属于这个社会,属于广大读者。 从1981年创刊到目前为止,《读者》的发行量已超过16亿册。把16亿册的杂志累积起来,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一个衡量标尺。这些浸透着人性光芒的文字和插图,烛照了无数读者的生活,也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内心。 《读者》算是一个奇迹。其成功的理由有千条万条,但归根到底,还是定位的成功,思想的成功,内容的成功,文化的成功。从最初的“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到“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到“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再到“《读者》的人文关怀”,30多年历程,让《读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包容世界优秀文化,关注人性,关注情感,关注成长,关注社会发展,虽偏居中国西北一隅,却具有世界视野和现代眼光。 每个人都面临一个不断取舍的问题,《读者》今天的成功是在坚守信念中实现的。在办刊生涯中,他们看到很多杂志,因为盲目迎合读者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在市场竞争中一路溃败,最后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读者》用真、善、美征服了读者,这些传统、美好的东西,总能显示出一种强大力量。 当然,一本杂志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很多人在杂志陪伴了自己一段时间后,离开了。但在相伴的那段时光里,某句话,某篇文章,某个故事,可能会在一个人的内心潜伏起来,悄悄生长,在某一刻,这些隐藏在心灵深处的道德和正能量被触动了,便显示出不同的作用来。这,或许就是《读者》的不同之处和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